小不忍则乱大谋

王平生(电白)
有的人因争执蝇头小利而拳脚相加,头破血流;有的人因受不了一句气话而行凶,锒铛入狱。真是因小失大,“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如若因鸡毛蒜皮的利害冲突而动怒失态,或为蝇头小利而动心贪婪,就会因小失大,贻害无穷。
从健康角度来说,医学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伤身的论述,因怒气伤身的例子太多了!祖国优秀文化传承有:温、良、恭、俭、让,然而现代社会一些人并没有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这对于中华礼仪之邦的子民来说太不应该了。
善于忍让不是无能表现,而是有修养和包容心的体现。古训“宰相肚里能撑船”“得饶人处且饶人”。清代安徽省安庆桐城户籍人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为一条三尺路巷争执不下。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回信说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被张英的宽容大度所感化,于是也让出三尺土地共为六尺,成为一大巷道,至今安庆桐城还保留着这个遗迹——“六尺巷”。我们现代人同样需要“六尺巷”的互谅互让精神。
不少人由于冲动(小不忍)而吃亏,触了霉头之后,吸取教训,在案头或墙壁或显眼处,挂上偌大的“忍”字,以示自律自戒或痛改前非。据史载,林则徐就悬挂“忍”字,以示他为官清正廉明,不为小利而动心,不为无所谓的小麻烦而动怒的决心。林公不仅练就出可贵涵养,而且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汉。“忍”是相对的,应该是小的方面看得开即“难得糊涂”,而在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上,则决不含糊。否则,也是会乱大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