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凝聚乡贤力量点燃学生希望
劳志冰:扎根乡村播撒爱,坚守初心育桃李

图为劳志冰接受记者采访。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云杰 摄
本报记者陈莹莹
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平凡的方寸间,却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在茂南区新坡镇车田小学,就有这样一颗“启明星”,二十余年间,默默照亮着学子们,她就是乡村教师——劳志冰。
茂南区新坡镇车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近年来,车田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不断激活乡贤活力,凝聚起乡贤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榜样力量,涌现出了一个个为家乡发展积极作贡献的乡贤人士,劳志冰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扎根基层、坚守一线,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用爱与责任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准则。
一份初心,多年坚守
“我家是教师世家,爸爸以前就是村里的老师,现在弟弟妹妹也在教书。”劳老师告诉记者,她自小在化州山区长大,每天上学都要翻越两座大山,条件非常艰苦。“我记得小时候,爸爸村里的孩子没钱交学费,当时我们家也很困难,但他还是先用自己的工资垫上了,等家长们有钱再还,不管怎样都要让村里的孩子读上书。”就这样,教师梦一直扎根在她的心中,鞭笞着她努力读书,离开大山,做一名像爸爸那样的乡村教师。
2000年,19岁的劳志冰从茂名中专师范学校毕业,一心扎根乡村,开启了自己23年的乡村教育生涯。她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在生活中更是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为他们买吃的、买衣服,与学生聊天谈心,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劳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劳老师会主动为困难家庭送去大米、花生油、水果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既当老师又当‘妈’,累是肯定的,不过看到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就满足了。”
“她是我们大家的妈妈”“每次见到她都是笑眯眯的,像一朵太阳花”“看到她就觉得很亲切”……被自己的学生形容成“妈妈”的劳老师,被自己的学生所信任,这也许就是她在乡村坚持了二十三年的最大动力。
真情育人,默默耕耘
“老师你留下来吧”“我们都舍不得你”“孩子需要你啊……”2015年,劳志冰因工作调动离开教了15年的双湖小学到民庆小学。当时正值寒假,她本来打算静悄悄地离开学校,没想到还是被家长发现了,十几位家长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含泪告别。“家长在哭,我也在哭,还好孩子们都放假在家,不然走不了,我舍不得孩子们啊。”家长们自发地带上自家养的鸡蛋、蔬菜早早在村口等待劳老师的身影出现。劳志冰回忆起那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十分感动,在采访过程中不禁红了眼眶,眼含泪花。
真心换来的必定是真心,当初精心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然盛开、绽放。劳老师所教育的孩子已长大成材,桃李满天下。“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学生是他在小学的时候跟我说,他长大后要考研究生,研究出三颗长命百岁的药物,爸爸一颗、老师一颗、他一颗。”劳老师告诉记者,那位充满稚气的学生现在已经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从事航天研究工作,节日打电话过来问候的时候还打趣提起他们之间的约定。“没想到我在他心中有这么重要的位置,十几年了,他一直记得我,记得我们的约定,激励着他不断前进,这或许就是我做老师最大的意义了吧。”劳老师感动地说。
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劳志冰耐心细致、言传身教,教学、家访、为孩子做心理辅导等等工作一个不落。她每天早出晚归,早上6点起床回校,晚上等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才放心回家,这就避免不了对家庭有所忽视。孩子总是抱怨整天都见不到妈妈,亲子活动极少参与。在面对小家和大家的抉择上,劳老师心怀愧疚但从未后悔。“我有责任把这里的孩子带好,才不辜负教师这个身份。”她深知农村孩子的不易,需要更加尽心尽力教育好他们,让他们以后的路更宽一些。
心中有大局,肩上有担当。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的劳志冰,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用自己的爱与责任为无数的学生带去希望,用小小的肩膀担起乡村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