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冼夫人与电白(三)
崔伟栋
(接上期)
霞洞“冯家村”是冼夫人、冯宝裔孙后代故居地。冯家村遗址,位于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浮山南麓之西村、大村、马路头、旧圩一带。从冼夫人孙冯盎起至第四代孙冯智戴、第五代孙冯君衡及其子冯元一(高力士)等,都在此繁衍生息。
《大清一统志》载:“冯家村在电白县界,冯盎即此界人也。”清乾隆《高州府志》载:“冯盎为夫人之孙,唐时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清道光《电白县志》载:“越国公(冯盎)故里在县西七十里霞洞堡。”
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冯君衡被诬谋反,武则天派李千里率兵讨伐,冯君衡被杀,葬于电白县境。因这事件,冯冼家族成员或被治罪,或逃亡他乡,从此冯家村逐渐消失。
每年正月十七冼夫人忌辰前后数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汇集诚敬夫人庙(晏宫庙)前“望人坡”举行庙会纪念冼夫人。
诚敬夫人庙(晏宫庙),即冼夫人庙。清光绪《高州府志》载:“诚敬夫人庙,即谯国夫人庙。冯盎为夫人之孙,唐时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宋署灵山知县崔本厚即其地建庙,后与乡人王姓重修,分设二像祀之。”诚敬夫人庙原联曰:“合众心,奉一尊,诚可千古,敬可千古。分法相,庇两族,王也万年,崔也万年。”清电白霞洞人崔翼周为诚敬夫人庙撰《谯国夫人庙碑铭》,其文引经据典,实事求是,情真意切,言辞甚美。
一座冼夫人庙,设二尊冼夫人法像奉祀,光这方面已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了。
原庙三进九殿,毁于1957年。现在所见冼夫人庙(晏宫庙),是霞洞民间近年重建。遗憾的是,该庙不论品级、规模都与原庙相去甚远。
正月十七冼夫人忌辰,已经成为霞洞人民的“年例”,霞洞镇各个村庄都举行纪念冼夫人活动,这一习俗已延续了一千多年。霞洞最规模宏大的纪念冼夫人活动,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村和马路头村“望人坡”迎神盛会。大村和马路头村是当年“冯家村”所在地。正月十七冼夫人忌辰前后,崔、王两姓亲朋好友数万人云集,在冼夫人神坛前拜祭、看大戏,或探亲访友,或采购山杂土产。大村和马路头村家家户户设宴款待宾客,祥和吉庆,热闹非常。
霞洞正月十七庙会的特点,是把纪念冼夫人活动和物资交流集市结合起来。这一天,邻近各地包括高州、信宜、化州、吴川、两阳乃至广西等地土特产云集,集市规模之大为粤西之最。1957年,霞洞诚敬夫人庙曾出现粤、桂、湘、琼四省100万人前来瞻仰朝拜冼夫人的盛况。由于每年正月十七这天诚敬夫人庙会坡地形成人海,所谓人望人,人们便称之“望人坡”。
“望人坡”位于霞洞镇马路头村。“望人坡”南端最开阔处,有两个城堡,东面的一座叫王屋堡,西面的叫崔屋堡。两堡之间的草地,就是每年正月十七演戏搭台和搭神坛(称庙堂)的地方。正月十六,当地崔、王两族的群众,已拉开延续四天迎神演戏大盛会的序幕。
正月十七早晨是这个会期最热闹的时刻,就是举行“迎神接力赛跑”的仪式,整个“望人坡”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望人坡”正月十七日的迎神盛会,除看“迎神接力赛跑”,便是看大戏演出。每年崔、王两族,各雇一个戏班,演双台戏。各族都搭一个大戏台,正对庙堂。“望人坡”迎神盛会演大戏别具一格,每年都演4昼4夜,从正月十六中午演到十九日晚二十四时。每日连续演20小时,叫做“不停锣鼓”。早晨开始演“日戏”,下午开始演“正本”。最精彩是晚上二十时开始的夜戏,叫“单出”,最吸引人。接着是演“三出”,从二十四时演至凌晨三时。三时以后,停演四小时,七时又接演。
1957年诚敬夫人庙毁后,此地逐渐筑建起民房,“望人坡”大广场随之消失,做年例时人山人海的大景观也再不能见。然而霞洞民间纪念冼夫人的祭祀仪式、习俗都随着“年例”一直沿袭下来。
清光绪《电白县志》载:“诚敬夫人(冼夫人)古庙,在浮山下霞洞坡。山兜娘娘庙(冼夫人),在山兜乡丁村,即谯国夫人故里。冼太夫人庙,在县城北长乐街青莲庵右,明成化间建。冼太夫人庙,一在黄岭墟,一在观珠墟,一在石阁,一在水东墟,一在登楼山村,一在山北村,一在双木村,一在浮山龙须岩。”
电白几乎各乡镇都有冼夫人庙宇,清光绪《电白县志》只不过择其“要者”而载之罢了。其实电白境内许多冼夫人庙,是因年载远久而失修,以致损毁。除了上面所述,电白现在尚存的冼夫人庙还有“文峰村冼夫人庙”、“花园村冼夫人庙”、“羊角冼夫人庙”、“七迳雨公岭冼夫人庙”、“沙琅冼夫人庙”等。
文峰村冼夫人庙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文峰村委会下山锦村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重修于清末民国初。坐北向南,面宽五间,进深三进,左右两侧设耳房和庑。总面阔16.9米,总进深18.5米。门嵌花岗岩石门夹,二进为拜亭,三进供奉冼夫人神像。墙壁绘壁画,梁枋木雕刻,青砖墙、石脚,硬山顶,灰塑脊,抬梁式梁架结构。
文峰村冼夫人庙所在村庄百姓每年农历十一月廿三、正月十八都“做年例”。乡老说,十一月廿三是纪念冼夫人诞辰,正月十八是纪念冼夫人忌辰。冼夫人在农历十一月廿四诞生,正月十七逝世。当地村民定在冼夫人出生前一天纪念生辰,在冼夫人去世后一天纪念忌辰,这一传统习俗和别的地方不同,很值得研究。
至于该庙所在村庄百姓纪念冼夫人的祭祀仪式,与山兜、霞洞等地大抵相类。
六、电白弘扬冼夫人精神,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的声势热情高涨、如火如荼
(一)硕果累累的电白区冼太夫人研究会
1995年12月15日,电白县冼太夫人研究会成立。
电白县冼太夫人研究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电白冼夫人文化品牌,助推电白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于冼夫人的历史考证,关于冼夫人精神内涵的发掘,关于冼夫人精神、文化的传承,研究会的同志们都做了多视角,多层次的阐述与分析,各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从而呈现出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电白区冼太夫人研究会是“电白区冼太夫人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始终主动协助冼夫人故里文物考察、景区开发建设,参与电白一年一度纪念冼夫人诞辰暨“岭南圣母文化节”活动。二十年来,电白区冼太夫人研究会先后出版了有关专著、专集15本,会刊20期。
2000年1月,研究会会刊《炎黄风韵》创刊,至今已出版了15期共刊登各类文章500多篇,计140多万字。
2001年7月17日,《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2005年1月4日至6日,“冼夫人文化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学术研讨会”在电白隆重举行。
2008年10月和2015年2月,崔伟栋创作的历史长篇小说《冼夫人》上册、中册,先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11月,《电白俚乡歌谣》出版。
庞积聪、蔡智文、吴兆奇,李爵勋,招贤,郑康胜、蔡焕、汪椿涛、崔小江、赖胜、陈河、陈喻谕、崔敏儒、陈振威、郑显国、伍于东、刘国光、崔伟栋、邵淑铿、王启明、罗兆兴、李川、李应钦、陈敬文、陈明心、陈祖辉、梁成材、邓灌文、朱振文、张炳昭、李宽荣、陆杰斌、陆星才、赖冠华、黎石、何春汉、邵文光等在冼夫人文化研究方面均有建树。
(二)建设冼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
为纪念、弘扬冼夫人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和民族和睦团结的功绩和精神,彰显冼夫人故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挖掘冼夫人历史文化内涵,光大冼夫人文化传承,打造电白特色文化品牌,电白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1月成立岭南圣母文化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冼夫人故里主题景区建设工作,以“三点一线”的前瞻性构想,在电城规划建设山兜冼太夫人故里景区、岭南圣母公园、莲头岭冼夫人(出征海南)出海口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冼夫人故里主题景区。
2004年3月,电白县人民政府与中山市共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冼夫人故里景区开发项目合同书,共同开发建设冼太夫人故里景区。2013年3月25日,省政府《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保护规划》公布实施,规划总面积82.92公顷,核心景区面积400亩。至此,故里景区建设全面展开。
中山市共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茂名市岭南圣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展开多层面的故里景区建设。景区建设工程共需5年时间完成,计划分三期施工。至2017年,景区内将建成瞻仰、教育学习、游客接待中心、百越风情休闲、游客服务等五个功能区。目前,冼太夫人故里景区已投入建设资金7800万元。其中,投入1500万元建设景区主干道水泥硬底化道路10公里及改道3公里;投资3200万元征地;投入1300万元建设冼太夫人文化广场;投入1800万元建设景区围墙、景区牌坊、修缮娘娘庙(冼夫人庙)及建设景区绿道、种植观赏植物等。目前,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岭南圣母广场正在抓紧后期施工,美化绿化、整治环境的工作正全面进行,今年内将完成景区大门、岭南圣母文化园、岭南圣母广场、岭南圣母巨型雕像、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项目,部分景点将于近期开放接待游客。
冼太夫人故里景区建成后,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国文物、文化旅游资源集于一身的文化旅游热点,将进一步促进电白区和滨海新区经济、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擦亮电白区冼夫人文化品牌。(全文完)
(作者单位:茂名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