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斑马线成为安全文明线


王如晓(市区)
  美丽的斑马线,平安有序过马路的人流,应该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目前我市城区不少斑马线上常常可见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有的上下课的学生还在斑马线上嬉闹,这种种不良行为不但影响了交通秩序,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不断增多,红绿灯、斑马线也随之增多。特别是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时段和学生上下课时段,交通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如何安全通过斑马线是摆在广大市民尤其是司机、家长及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斑马线上司机礼让行人,交通安全法早有规定。即是当机动车前方有行人通过斑马线或正准备踏上斑马线时,机动车应该礼让行人,待行人通过斑马线后方可通过。机动车与行人抢道未停车让行的,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处罚。但是,长期以来,过路行人有一种定势思维就是:行人与机动车相比属弱势群体,我弱我为大,我弱我有理,司机任何时候都要礼让行人,出事故司机必须负责。所以,如此思维误区造成有的行人在过红绿灯、斑马线时有恃无恐,旁若无车,低头看手机甚至闯红灯,险象环生。
  为了确保斑马线上的交通安全,福建厦门市、浙江温州市等地市对“任性过街”早已立下规矩,对违规行人进行处罚,最低罚款50元,最高罚200元,此举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手机里的风景再美,少了安全都是浮云。在相关法律条文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地市层面尝试制定安全法规有其必要性。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在某种意义上,以立法为契机,可以唤醒文明意识,倒逼道德提升,继而在长期的执行中形成习惯,促进某一方面的善治。在当前我市未实施处罚违规行人的实际情况下,笔者认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 一靠智能化建设,二靠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共治,三靠加强宣传教育及惩罚。在宣传教育方面,媒体在加强正面宣传外,对违法违规典型行为要进行曝光,营造安全出行良好舆论氛围。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所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家长必须借机对学生进行一次完整内容的交通出行安全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平安畅顺的交通环境,确保师生、家长出行安全。
  值得欣慰的是,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寒暑假来临前,我市有不少学校积极与交警部门联系,联合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操场或交通现场,交警实况模拟安全通过斑马线、等待绿灯通行、观察车辆安全快速通过等场景,让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有的学生高兴地说:“通过交警叔叔现场演示,我了解到过斑马线的时候一定要先左右观察来往车辆,确认安全之后再通过。不要横穿马路,更不要在斑马线上嬉闹玩耍。”据笔者了解,现有不少学校成立了“少年交警队”,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积极参加交警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协助交警叔叔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同学们在交警队员或家长、老师的陪同指导下,在红绿灯处、斑马线处指挥行人过马路,用汗水换来切身的体验,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学生们通过与交警叔叔,与自己的长辈、亲人,与同学老师等一起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以“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学生”的方法,互相受到教育和熏陶,共同构筑交通安全文明的阵地和氛围。
  让我们共同努力,人人参与,使斑马线成为“好心之城”亮丽的风景线,安全文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