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夏尽凉风渐至


  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时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猛烈。
  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伏日习俗
  末伏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这些饮食习惯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清凉和快乐,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
  食热汤面。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做面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伏天除了吃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烙饼摊鸡蛋。“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民间饮食习俗中,烙饼摊鸡蛋成为末伏的应节食品。据介绍,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食欲渐增,口味需要调剂。饼由面粉制成,烙制时麦香四溢;小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鸡蛋的营养更是丰富。
  人们在吃烙饼摊鸡蛋时,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酱料、蔬菜或熟肉制品,在丰富口感的同时,也让人体所需营养更为均衡。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说法:饼是圆的,摊鸡蛋也是圆的。三伏第一天,吃烙饼摊鸡蛋,图的是圆圆满满,团团圆圆,求个吉利。

末伏是不是就凉快了?
  末伏是三伏天里面的最后一个伏天,一般是在每年八月中下旬,这个时候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末伏之后还会有秋老虎,一般至少要等一个月之后,白露节气的时候才会变凉快。
  一般来说,秋老虎主要发生在每年公历的8月底至9月之间,气温仍然很高,天气相对闷热。

末伏与处暑有什么区别?
  处暑,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处暑和末伏虽然比较接近,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末伏是八月下旬这几天,中午炎热,早晚清凉,温差比较大。而处暑它是三伏天以后的一个节气,处暑到了,也是意味着夏天过完了,天气将会一天比一天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