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之城满溢书香


特约评论员蔡湛
  书香岭南三十载,赓续文脉新征程。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报道,2023年南国书香节茂名分会场从8月18日起拉开帷幕。让书香弥漫茂名大地,让阅读点燃理想之光。这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通过“云上地下结合、全市各级联动、分散同期办展”的方式,举办10多项阅读主题活动,并邀请知名作家、文化名人与学者带领读者走进本土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研读领域,在阅读城市变迁中增进对茂名文化底蕴的了解,构建茂名人共同精神家园,让书香茂名更有温度与厚度。
  阅读无声,却能烛照前路。一颗被书香浸润的心灵,定会更加充盈向上;一座书香满溢的城市,必定更加文明繁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主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一位历史学家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阅读是启迪心智、润泽生命的强大力量,也是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茂名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礼敬文明,生生不息,把好心之城打造成书香之城,提升茂名城市品位,让城市更有魅力,值得我们关注与努力。
  加大图书馆建设投入,增加高品质阅读文化供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对阅读需求日趋多样化、多层次。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主渠道,文化部门和图书馆要精准定位阅读需求,优化完善建设阅读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保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茂名市图书馆近年来举办“故事里的茂名”主题活动、读者分享会、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活跃了阅读氛围,提升了阅读层次。同时,市图书馆在基层开设分馆,为学校、企业、村居送书上门,实现了阅读资源的全市循环同享,广受读者欢迎。电白区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构建覆盖21个镇街的区镇村三级图书馆。读者期待政府增加对阅读的投入与扶持,让图书馆在优化阅读方式、拓展阅读阵地上发挥骨干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图书之美、阅读之乐。
  构建社区文化阅读矩阵,为文明建设注入阅读力量。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全民阅读重心下移的神经末梢。建设社区文化阅读矩阵,能将全民阅读的触角延伸至老百姓的家门口。笔者曾跟随一位主管文明建设的领导检查社区,他每到一地都看有没有图书室和阅报栏:“如果群众没有地方读书也看不到党报,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就难言落实”。因此,需要对包括社区阅览室、图书室在内的文化设施建设整体规划有序实施。除了布局重大文化项目外,对社区阅读空间也要作为一项硬指标及早谋划。目前新楼盘星罗棋布,住户不仅需要良好生活环境与完善配套,对小区的文化氛围也有强烈渴求。建设小区阅览室,让人们在辛劳工作之余,通过读书看报体验阅读快乐,调节精神心态,汲取知识营养,相互沟通交流,既是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也有助于形成追求知识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为构建阅读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扶持实体书店,满足群众多层次阅读需求。一座品质出众的书店,往往是读者走向知识宝库的入口与台阶。一些久经风霜的老书店甚至与读者结下情谊,成为阅读者心中难以湮灭的乡愁。作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书店对提供高品质阅读需求、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大有裨益。在网络传播的潮流中,办好实体书店并非易事,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书店往往被誉为城市文化的窗口,应当在公共服务建设规划上,对书店的布点通盘考虑,优化设置。由于书店经营需要较长的投入产出周期,办好书店除了经营者要有文化情怀、着眼长远收益外,相关文化、财税等部门根据这一行业特点给予适当扶持,也能提振办好书店、坚守文化园地的信心和预期。
  办好农家书屋,让智慧阳光照亮人生。我市近年建成近2000家农家书屋,不仅回应了农民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渴求,而且在乡村播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种子。一家农家书屋对不少乡村少年来说,是打开眼界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便捷通道,甚至可以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金钥匙。因此,无论从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构建文明乡村着眼,还是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村民致富能力、赋能乡村振兴考量,办好农家书屋都是件功德无量的民生善举,应当加大投入,运用专项补助的办法扶持农家书屋的开办,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动员社会各界予以支持,尽快让农家书屋进入每个村居,使阅读走进乡村,让文化的阳光温暖每位村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市民的精神家园。以打造阅读之城为契机,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创造活力提供强大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