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与阳江


崔伟栋
  一、冼夫人时期,高凉郡、高州的治地在今阳江市
  (1)高凉建置历史沿革。
  《汉书•地理志》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 ”这是高凉县建置的起始。《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高凉县,汉置,南朝宋废。故治在今广东阳江县北。”汉高凉县治在今阳江市北三十里,约在今大八一带。今之恩平、阳江、阳春、电白、茂名、高州、化州、吴川皆其属地。
  关于高凉之名,《广东通志•古迹高凉废县》载:“高凉或作高梁。一曰:地高,气候较他郡独凉,故名;一曰:其地山岗如梁,故名高梁。”
  《后汉书•郡国五》载高凉,《注补》记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孙权立高梁郡。”《晋书•地理》也载:“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安宁、高凉、思平。”高凉(高梁)郡治地在思平(今恩平市北20里,见《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时期地图》),属地有安宁(在今阳江西30里)、高凉、思平三县。《宋书•州郡志》载:“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领县七:思平,莫阳,平定,安宁,罗州,西巩,禽乡。”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高凉郡,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置。治所在思平县(今广东恩平县北)。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阳江县西)。”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载三国时期高凉郡治思平、西晋时期高凉郡治安宁相一致。并且点明孙权所置高凉郡本治思平,西晋时才移治安宁。
  《南齐书•州郡志》载:“高凉郡:安宁,罗州,莫阳,西巩,思平,禽乡,平定。”与《宋书•州郡志》所载完全相同。《梁书》、《陈书》无《志》,《隋书•地理志》载:“高凉郡,统县九:高凉,连江,电白,杜原,海安,阳春,石龙,吴川,茂名。”梁、陈、隋关于高凉郡的建置承宋齐制,辖地有所改变,而高凉郡治安宁没有变,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载宋、齐、梁、陈、隋时期高凉郡治安宁相一致。
  (2)高州建置历史沿革。
  《隋书•地理志》载:“高凉郡,梁置高州。统县九,户九千九百一十七。”《舆地纪胜》载:“东汉威帝立高兴郡,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载:“梁讨平俚洞,兼置高州。”《元和郡县图志》载:“东汉威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同上。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南史•梁宗室•萧劢》载:“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萧)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萧)励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陈书》作孙冏)为刺史。”清阮元《广东通志•郡县沿革》载:“梁大通中(公元527年至公元528年),置高州。”萧梁以高凉郡的高字为州名,始置高州,治于高凉郡,所谓“高州亦即高凉郡也”。从此,原高凉郡治安宁县改名高凉县。陈承梁制,高州治安宁不变(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梁、陈图)。
  明万历《高州府志》载:“梁兼置高州。隋平陈,郡废州存。炀帝废州,置高凉郡,治高凉县。唐武德中,复置高州。天宝初,改高凉郡。乾元初,复为州治。”
  《旧唐书•地理志》载:“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领县三:良德,电白,保定。《新唐书•地理志》载:“高州高凉郡,下。武德六年分广州之电白、连江置。本治高凉,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徙治良德,大历十一年徙治电白。县三:电白,良德,保宁。”
  (3)高凉郡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阳江市西)后,历宋、齐、梁、陈、隋不变。
  约在梁中大通末至大同初(公元533年至公元536年)置高州(参见明黄佐《广东通志》,大同中,孙冏为第一任高州刺史),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州移治良德县,高州州治都在安宁(在今阳江市西)。
  冼夫人诞生于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逝世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可知冼夫人时期,高凉郡、高州的治地在今阳江市。
  二、阳江是冼夫人一生中重要的活动地区
  冼夫人与梁高凉郡太守冯宝结婚后,随冯宝生活在高凉郡衙。冼夫人常常告诫约束本宗族人遵纪守法,不能有所特殊。冼夫人还常与冯宝一起参议裁决案件,首领中若有犯法者,就是至亲族人也决不法外留情,自此政令有序,再也没有人敢违法乱纪。
  《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及方志等史籍记载冼夫人一生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功绩: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六月,冼夫人领军智袭勾结侯景叛乱的高州刺史李迁仕,继而援助陈霸先北上平叛;约在梁承圣元年,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朱崖(今海南岛)置州;陈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冼夫人遣军拒境,亲率岭南诸酋长迎接朝廷平叛大军进入岭南,最后讨平欧阳纥叛乱;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番禺王仲宣反,冼夫人命孙儿冯盎起军讨平。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横暴、鱼肉岭南百姓。冼夫人向朝廷揭发赵讷的罪行,终于推倒赵讷。这一切赫赫历史功勋,都是冼夫人在高凉(高州)决策乃至发布命令而奏功。
  明黄佐《广东通志》载,梁代的高州刺史,孙冏为第一任,随后继任次第为兰裕,李迁仕,侯安都。根据《梁书》、《陈书》等正史记载,这四任高州长官,只有前三位确实在高州任职,侯安都这个高州刺史之职是挂名而已,并不到任。李迁仕被歼灭后,高州刺史之职空缺出来,梁朝廷当时正处于侯景之乱中,无暇顾及远在岭南的高州刺史之职,冯宝这个高凉郡太守自然而然“兼”了高州刺史。也就是说,冼夫人爱国爱民,赢得岭南各族人民的拥戴,实际掌领了高州军政大权。
  陈代梁后,冼夫人派遣唯一的,年仅九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岭南众酋长入京朝见陈霸先。陈霸先封冼夫人年仅九岁的儿子冯仆为阳春郡太守。按我国封建帝制的惯例,女子不能为官,所谓“祖制”。陈霸先不给冼夫人行政头衔,而让冯仆当阳春郡太守,实质由其母亲冼夫人扶政主宰。
  冯仆为阳春郡太守后,陈朝廷不再派官员任高州刺史。《陈书•欧阳頠传》载,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正月,陈霸先授欧阳頠“都督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黄、利、安、石、双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职务。这岭南十九个州,有“高州”在内,这是发生在冯仆进京(冯仆于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十二月进京)前的事。到陈太建元年(公元569年)一月,陈宣帝陈顼诏命沈恪为广州刺史时,是“都督广、衡、东衡、交、越、成、定、新、合、罗、爱、德、宜、黄、利、安、石、双十八州诸军事”(《陈书•宣帝本纪》、《陈书•沈恪传》),没有了“高州”。无独有偶,陈太建四年(公元572年),陈宣帝把沈恪调为领军将军,由陈方泰代为广州刺史,“都督广、衡、交、越、成、定、明、新、合、罗、德、宜、黄、利、安、建、石、崖十九州诸军事”(《陈书•南康愍王昙朗传》)。明明写着十九个州,但按数点来只有十八州。这个问题,《广东通志•前事略》也注意到了:“谨按:沈恪征为领军,即以方泰为刺史。所督之十九州,传备列之,只十八州,其一州不知为何州也。”对于这个问题,就是《陈书•南康愍王昙朗传》的“校勘记”也疑惑不解:“都督广……崖十九州诸军事,按数之只十八州,疑脱一州,或‘九’当作‘八’。”
  这个所“脱”之州,便是“高州”。自梁至陈,岭南高州(州治在今广东省阳江市安宁旧州村)从未撤置(见《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何广州所辖的高州在这里没有反映?应是陈霸先信任冼夫人,再不派官员去岭南任高州刺史之职,直接让冼夫人行使高州刺史之权,亦即让冼夫人自治高州,所以从此陈朝廷任命广州刺史之职时,在其管辖的州下故意“隐”去高州之名。一句话,九岁的冯仆被封为阳春郡守后,陈霸先同时默许冼夫人为无行政头衔的高州之主。
  明吴国伦赞冼夫人诗曰:“将号万人敌,兼长久所难。高州女刺史,奋颜何桓桓。一代叛臣谋,反侧旋自安。十人故有妇,岂必皆巍冠。”
  吴国伦在这首诗里便称冼夫人为高州女刺史。
  又如清屈大均赞冼夫人诗云:“三朝绣幰自天来,百战金戈向日开,保障谁如女刺史,功名能冠越王台。”
  屈大均也称冼夫人为女刺史。
  约在隋开皇十一年至十二年之间(公元591年至公元592年),隋文帝为冼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见《隋书•慕容三藏传》)。隋文帝为冼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岭南的长期稳定。我们从冼夫人长期掌领梁陈高州军政大权的事实来看,谯国夫人幕府应该建置在高州州治,即今广东省阳江市安宁旧州村。
  三、阳江人民怀念冼夫人的情结难以割舍
  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冼夫人故里固然是在茂名,但阳江是冼夫人一生中重要的活动地区。冼夫人在阳江生活了数十年,阳江人民怀念冼夫人的情结难以割舍,纪念祭祀,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冼夫人信仰习俗。
  阳春旧县衙署西侧“阳春城隍庙”,前身是唐春州刺史冯智戴所建冯氏家庙,奉祀冯宝、冼夫人,为阳春最早修建的冼夫人庙。
  明代,阳春八甲百姓在白水河边建有冼夫人庙,已毁。该庙今重建于澄垌温泉附近。
  阳春城西漠阳江滨“娘嫲庙”,还有岗尾李堡涌口“娘嫲庙”,都奉祀冼夫人,均建于明代。殿前铁钟镌有“天后圣母、谯国夫人、金花夫人神前供奉”字样。
  阳春潭水镇荆山肖河庙,八甲镇白水河庙,合水镇高流河迴龙寺,双滘镇翰田长乐岭庙、蒲竹庙,三甲镇京冲功臣庙,都是奉祀冯宝、冼夫人、冯盎(冯三公)的庙宇。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是冼夫人诞辰,阳春百姓做“娘嫲诞”,祭神祈福。每隔三年、五年打一次“娘嫲醮”。 双滘镇诸村庄,都有一间特别的厅堂,称“楼堂公所”,其实是村庄办公地方,里面也奉祀冼夫人、冯盎的牌位。双滘镇双坪村委会有一村庄叫“高凉寨”,村中也有奉祀冼夫人、冯盎的“楼堂公所”。每逢大年初三,“高凉寨”乡民扛请冼夫人、冯盎神位,置仪仗旗帜拱卫,鼓乐法器齐鸣,出巡村寨,谓之“驱邪除灾,迎春纳福”。
  近年来,阳江市在市区西20公里罗琴山脉月亮岭建筑一座“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园内有冯盎将军墓及冼夫人、冯盎将军纪念馆。纪念馆现是广东国防教育基地、阳江市反腐倡廉历史教育基地。公园目前已建好三个区域、九个功能板块。九个功能板块寓意九九归真。将军山、纪念馆、阳江市非遗艺术展览中心、罗琴禅院是为重点。公园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1700多平方米。进入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将军山,向右看去则是纪念馆和罗琴禅院仿唐建筑群。阳江市非遗艺术展览中心主要介绍阳江文化名人、阳江风筝、阳江漆画以及阳江奇石等。园内植有高大的见血封喉、胭脂桂、黄榄、白木香、红豆相思、菩提、细叶榕、木棉、狐尾椰、秋枫、龙柏等名贵树木,颇具岭南特色。
  二十多年来,阳江人民积极弘扬冼夫人精神,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冼夫人文化研究领域人才济济,代出不穷。阳江市设有“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阳江工作站”、“高凉文化研究会”等机构。钟万全、冯桂雄、冯峥、冼世棠、冯国运、曾传荣、冯兆明、林鹏飞、吴邦忠等同志,均在冼夫人文化研究领域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作者单位:茂名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