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岭的红色记忆


刘明秋
  市委书记庄悦群近日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书房岭森林社区规划建设工作。他指出:要深挖“书房”内涵,围绕书房岭历史文化深化研究,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根源,厘清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让书房岭森林社区涵盖其特有的文化元素和新时代韵味,充分彰显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魅力。
  庄书记的这段话,唤起了书房岭村中一群老人对村史的回忆。大革命时期书房岭人跟着共产党轰轰烈烈闹革命,在茂南农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远去的农会歌声
  
“我们农民,要团结,要快起来!我有农民,我有力量。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打倒恶吏,打倒大地主。加入农会,自有利益永无穷”。这是上世纪20年代茂南广泛传唱的一首农运歌。1926年6月间,偏僻的书房岭“刘氏宗祠”也骤然响起这粗犷有力的《农会歌》,歌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让闭塞的农民逐渐觉醒。
  1925年,茂南大地水深火热。茂南白土村人、中共党员朱也赤受党派遣,回茂南领导南路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茂南人民反饥饿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如洪流滚滚,冲击着四面楚歌的反动政权。
  1926年6月,朱也赤带领杨绍栋刘竹虎到书房岭村发动农民运动,筹建农会。据《高州县志》记载,“茂南的白土、书房岭、石车、阮博、山圯、造藤、石浪、飞马、袂花、鳌头等村乡,是朱也赤领导革命活跃地区,较早建立农民协会”,公馆书房岭村是继茂南白土村建立农会后,较早建立村级农会的村庄。
  为何朱也赤选定书房岭为农运的一个发动点呢?这与刘竹虎有关,他是书房岭村人,熟悉村情,给在调研中的朱也赤提供了书房岭村真实的情况。
  书房岭位于茂南公馆圩南面,当时是个荒僻村庄,全村同宗一姓,当年有280多户,约1300多人。书房岭村依山缓坡向东而建,西高东低,前田后山,延展开阔,远眺山车河,村后山地多。后有数户搬出大村在南侧另一山坡建居,为书房岭小村。
  书房岭村大不富,穷人居多,农户多是耕种山边蚂蝗窦薄田旱坡,有的在外村当租耕佃户,揾食艰难。一直以来,村中不少人以做泥水、铁匠、游医、店工、教私塾、剃头匠、屠夫、剦鸡补锅、卖豆腐等为生,以挑担脚夫为活的也不少,被戏称为挑担村,而邻近村这种情况不多。村中有一富农,但同一宗族,盘剥不重,阶级对立矛盾不大。
  朱也赤等人分析了村中情况,认为发展农民运动,建立农会十分有利。他在刘竹虎引路下访贫问苦,在村中祠堂办起农民夜校,教人读书识字,朱也赤多次亲自为农友讲课,宣讲农民苦,教唱《农民苦》、《农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唱出了农民苦楚,激发着农民渴求解放的希望。
  朱也赤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农民解读《共产党宣言》、《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的革命道理。农民来听课的越来越多,学唱《农民苦》、《农会歌》的也越来越多,有的还站在祠堂外听讲随唱。人们对农民苦难的根源有所醒悟,对组建农会意义有所认识。村民们说,“那个金塘口音的朱先生说到身边实际了”。
  朱也赤以书房岭祠堂和刘竹虎家为活动据点,组织青年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革命理论。在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中,朱也赤秘密发展了刘汝勤等为共产党员,使之成为党在村中的政治中坚力量,推动农会活动发展。建立农会时,书房岭村有近千人参加农会,成为当时茂南地区参加户数、人数最多的村级农会组织。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农民自卫队驻守农会,取代村里原民团治安队。农会是村中最高权力组织,宣传不准打骂妇女,不准荒年放债剥削农民,积极推行“二五减租”,反对超耕易佃,保护农民利益。
  书房岭农民运动,汇入茂南农民运动洪流,声势越来越大。时任反动区长张耀垣既怒又怕地说,“象书房岭那样的村庄,居然连祠堂都成了农会会址,农会全部掌控了村中一切事务,完全是穷鬼话事”。
  发生在1926年的书房岭村农民运动,是茂南党组织领导的较早期的农民运动,对周边农民运动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书房岭村农会建立后,朱也赤与杨绍栋刘竹虎迅速到书房岭村周边的乡村宣传发动建立农会,并推动附近村、乡农会联片发展,与书房岭村农会犄角呼应,壮大农运力量,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牛车街头声威震
  
1926年,成立不久的书房岭农会积极支持茂南学运,积极参与扳倒反动贪官恶吏、动摇反动政权的斗争。
  茂南反动区长张耀垣勒索民财,贪赃枉法,欺压善良,霸占人妻,打压农会,民愤极大,群众纷纷要求打倒贪官张耀垣。朱也赤深入调查了解,充分掌握张耀垣罪证,也掌握茂南农、工、学联组织都得到发展、农民自卫军已成立且装备充实的情况,即向南路地委书记、广东省农协南路办事处主任黄学増汇报,在他的指示下,发动茂南各界群众开展了反贪官倒张活动。倒张大会在茂南中学操场举行,先由茂南中学剧团演出《贪官张耀垣丑行记》拉开序幕,区公署受害职员谢某上台揭露张耀垣贪污公款和霸占人妻事实,各界代表上台揭露声讨张耀垣罪状,会后在公馆圩游行,走到牛车街区公署门前,杨绍栋刘竹虎指挥队伍高呼罢免张耀垣口号,茂南中学生高唱新编的《打倒贪官张耀垣》、《国民革命军军歌》和《农会歌》,震慑了区公署,社会影响极大。随后,茂南中学、平民学校、鳌头小学等学校举行总罢课,要求县公署将罢免状派送县各学校和机关,声援支持罢免张耀垣。
  在倒张斗争中,党组织做好深入发动组织工作,茂南中学共青团支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茂南公馆各界同仇敌忾。书房岭农会也是当时一支积极力量,不仅参加集会游行,农会还做了两大担白馒头,由农会主任刘士清带领上百名会员,将馒头分别送到茂南中学和平民学校慰问罢课学生,农会会员和学生一起游行高呼口号,支持学生运动。在人民声威、社会压力下,张耀垣被罢官,反贪官斗争取得胜利。
  斗争精神深植人心
  
1928年朱也赤壮烈牺牲后,白色恐怖笼罩茂南,书房岭农民运动陷入低谷,鼓舞人心的农会歌声渐渐远去,但农运斗争精神已深植人心。
  书房岭素有以崇尚读书、当兵报国为荣的村风村魂,经历农运洗礼,这一点更加突出。解放以来该村青年参军入伍者累计有数十人,退役后,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有的退役在外地工作,有的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参加社会工作,这是村魂作用力在延续。穷益奋发,书房岭有诗礼传家、奋发图强的族训,族谱记述立族宗旨是以耕读奋发事业腾达为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村中大中专生渐多,也不乏留学留洋者。在外出从业子弟中,文化岗位良材不少,村魂福祉传承,刘氏宗祠“青藜世胄,白水家风”影响深远。
  90多年前的农会歌声远去,新时代正健步走来,书房岭这片热土灵气眷顾,村后的荒山野岭已开发成为大学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座落于此。
  从当年朱也赤发展农会选点书房岭,到今天市委书记关注书房岭森林片区建设,一条红线在延贯,书房岭的精神赓续传承,这对乡村振兴更是一个有力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