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
海煊
1959年—1962年,我在茂名一中就读的三年,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物资奇缺,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自救活动。
我们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在校长的领导下,以班为单位,在校园空地上种菜。同时给班下达任务,按时按量,交菜给饭堂,确保蔬菜供应。
当时,我就读的初中一班就在教室东面围墙外,小东江边马路的空地上种菜。老师和同学们利用劳动课和其他课余时间一起干活,有的拨草,有的松土,还有的抬大粪施肥,我们干起活来都干劲十足,大家真正做到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的辛勤劳动,硕果累累,饭堂蔬菜基本自足,从而减轻同学们的伙食负担。
与此同时,我们班中个子较大的几个同学,晚饭后,挑着粪箕到几公里外的露天矿把油页岩挑回学校,每一百斤可获得肆角伍分钱的报酬。那时的伙食费,每餐才壹角壹分钱,挑一次,就可以解决两天的伙食费。
另外,有的同学每放寒暑假,就到金塘砖厂劳动,到高山码头卸石头,或者利用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到小东江挑沙给工地,挣钱交书籍费。
忆往昔,从艰苦中走来,我们无比自豪;看未来,我们母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