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龙眼古树守护者:
执着坚守的情怀凝结成缀满枝头的丰收



扫一扫更精彩
文/图本报记者邓海菲 甘杨松
在高州分界镇储良村储良龙眼母树公园正中间,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龙眼树,遒劲古朴的躯干雕琢着岁月的痕迹。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储良龙眼母树(如图),从清朝中期栽种至今。虽然存活年代久远,但现在仍然高大挺拔,粗壮的树干向四周舒展,茂密的枝叶和青绿的小果实挂满枝头,焕发出蓬勃生机。
高州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和“中国金牌龙眼之乡”,全市龙眼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超18万吨,其中品质最好的储良龙眼种植面积2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八成。储良龙眼母树是著名的龙眼珍稀优良单株,因位于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而得名,极其珍贵。储良龙眼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北京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中国百姓最喜爱果王”“岭南十大佳果”。
相传,清朝中期,储良村的南蛇山有一野生龙眼树,后当地一莫氏农户发现,采用圈枝的方法移植至此,当时移植两棵,后存活一棵成母树。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母树以嫁接、圈枝等繁育方式推广种植,至2019年,全球储良龙眼种植面积超250万亩,繁育的“子孙”在全球超过亿棵,遍及中国的福建、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区,以及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振兴。有了龙眼产业托底的储良村,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储良龙眼母树也被当地村民视为“英雄母树”。古树留存至今,其实离不开一个个古树守护者,他们夜以继日守护古树,传承荔枝龙眼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执着坚守的情怀令人敬佩。“广东首批荔枝龙眼古树守护人”莫军谋和果园技术管理员李子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把好品质关守住好味道
“母树的树龄比较老了,护理工作更需精细,每年树木的施肥、喷药除虫等步骤也越来越繁多,都需要掌握好时间来精细打理。”村民莫军谋是“广东首批荔枝龙眼古树守护人”,平日里,他不仅要照料储良龙眼母树,还需要督促指导托管员和技工人手,在种植源头把好品质关,守住储良龙眼好味道。
莫军谋向记者介绍,出于对储良龙眼母树的保护以及科研的需要, 往年都对其进行剪花控果,不让其挂果。2014年后,每当初扬花时,采取部分疏花的措施,由其挂果,现在果熟时节,整个树冠挂果均匀,果满枝头,果粒硕大,品质一流,可收获果实达到400多斤。
年复一年,每年到了七、八月份成熟期,树上就会挂满粒粒饱满的龙眼,成球成串,特别诱人。据说,储良龙眼甜度更高,个头比寻常龙眼更要大上一圈,以果大圆润、核小肉厚、爽脆香甜著称。高州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储良龙眼拥有了“果中神品”“南方人参”等美誉,这份清甜离不开守护者多年来一如既往耐心守护的辛勤。“守护储良龙眼母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莫军谋表示,作为龙眼古树守护人,在管理技术方面还要多请教专家学者,让母树能够越发茂盛,健康成长,守护好大家共同的龙眼古树。
反复钻研实践甘当果园保姆
围绕储良龙眼母树四周,你会发现土壤是比较松软的。“地上铺满了花生壳,这样做可以滋润土壤,为母树持续补水,促进生长。”储良龙眼母树技术管理员李子文为记者作了解说。通过他们的精心呵护,这棵母树去年长出了两支新芽。“由于母树树皮比较粗硬,如果没有足够的阳光和耐心护理,新发芽是比较难遇到的。”他们为新芽用道具定位,重点保护了起来。
李子文是高州市子文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果高手。近年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当地发展风生水起,他和儿子李益二人抓住机遇,将子文合作社发展成为高州市有实力的农业托管服务组织之一,为农户提供“保姆式”管理,让不懂技术、不想管地的农户也能获得丰产丰收。同时他还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为荔枝龙眼种植户和农技人员提供免费的种植管理技术指导,推广新知识、新技术,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
三年前,李子文接手负责储良龙眼母树的技术管理工作。“管理好古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修枝整形、控梢促花、疏花疏果等核心环节更需要技术。”为了使古树挂果率与去年持平,在收获季实现稳产,他一直秉持初心,反复钻研和实践,学习外地先进技术经验,让树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以保证长势旺盛及果实品质。
“龙眼成熟时,欢迎你们过来赏果。”七月后,龙眼将甜蜜登场,莫军谋和李子文向记者发出邀约。一个产业的兴旺,离不开一批行业人士的探索与付出。茂名龙眼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优秀的龙眼古树守护者见证着时代发展下龙眼产业的更迭与乡村振兴的“甜蜜成果”。
目前,高州市甜美果海示范带已建设成型,储良龙眼母树公园便是其中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该示范带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最强的荔枝龙眼产业带,全长39公里,48个景点、6大精品村点缀其中,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千年荔枝贡园、储良龙眼母树公园等文化元素交织,展现了百里乡村画廊、百亿元富民产业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