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儿童节来教育孩子

王如晓(市区)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最高兴、最开心的日子,也是家长们最乐意为儿童花钱庆祝节日的日子。不少家长认为,平时节约点就罢了,儿童节无论如何都要大方点,顺着孩子的要求乐一回。于是“吃、喝、玩、乐、购”基本上成为儿童节的一道道风景线。商场、茶楼、酒店、公园、农庄、旅游区人山人海,全是儿童的玩乐购物的天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儿童节为孩子购买一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甚至外出玩一玩,乐一乐,未尝不可,亦无可非议。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家长未必认识到怎样利用儿童节来教育孩子。
“儿童节”成立的初衷,是为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所以通常称“六一”儿童节为国际儿童节。所以,儿童节并非儿童“吃、喝、玩、乐、购”的节日。为此,笔者从庆祝儿童节的做法,联想到一些问题,对有关儿童问题作一些探讨并与家长共勉。
众所周知,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而家庭则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百年来,无论发生多大的变化,中国人始终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其中主要体现为单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所以,家庭教育法是通过以法治带动,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必须依法带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自古就有“家国天下”的优良思想传统。国家富强,最终体现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建设好每一个家庭,就是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贡献力量。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要突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理直气壮、春风化雨地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和教育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孔融让梨等等典故中,人们足以看到中国人“养子之道在于教”的教育理念传承千年。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我国的教育方针都体现“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整个社会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德育工作。有了这样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是值得庆幸的,是家庭之福,民族之幸。所以,按照家庭教育法的规定,广大家长必须树立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让“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伴随终生。
其次,家长必须清楚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也是孩子一生中生命成长的底色。所以,家长必须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多用一点时间,多花一些心思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毕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是最有感染力和实效的教育方式。
但也必须承认,如今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教育“不得法”,“只生不教”的现象,还有不少家庭存在“放养式教育”、“富贵式教育”,许多家长为了互相攀比,不顾家庭实际,过度支出,为孩子的学习、课外辅导、特色教育,不啬重金,为孩子的“吃喝玩乐”不啬超前消费,甚至借钱消费。还有的家长为图自己轻松,习惯用“电视带娃”、“手机带娃”、“隔代照护”等等。据有关媒体报道,现在仍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多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由于这些老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方式方法落后,而且隔代亲之故,只能靠玩手机游戏、刷小视频这样的方式去管教。这类家庭,平时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到节假日,家长有空与孩子相聚,则无原则、无节制地盲从孩子的过分要求,以弥补平时陪伴教育的缺失,这是十分欠妥的。如此种种,必须加以重视,认真纠正,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后代。艰苦朴素教育、挫折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时时刻刻进行,必须从早从小开始。
笔者认为,送给儿童最好的节日礼物就是陪伴,儿童最 开心的就是和长辈在一起学习、玩乐,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就是长辈做好榜样、表率。成功的家庭教育,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家庭,则天天都是“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