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为指导,高质量落实“两轴-两个圈层”的城市布局
陈荣良
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为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指引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第四个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我们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指针。
茂名市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设起来的城市,短短几十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是不小的。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下,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符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吗?显然,我们的城市还存在不足,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城市曾经空气污染严重;我们的一些住宅小区噪音大灰尘大;市民生活不够方便,多数人上班要开车,送孩子上学要开车,买菜要开车,甚至到公园散步也要开车;虽然我们的城市规模不大,但也常常塞车;我们的城区比较松散,各片区规模小,距离远,互相联系不紧密,功能配套不齐全不合理,等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里有过去规划不合理的因素。
首先,石化工业与城区的关系未处理好。当初在设立茂名市的时候,把城区紧挨着炼油厂建设,这种安排存在大问题,造成现在的河西片区被荒废,后来的乙烯厂的选址也有问题,选在了城区的上风向,工厂排出的尾气对市区有影响。
其次,在详细化规划方面,过去未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功能配套不合理。茂名市是在一张白纸上绘画的,基本上都是棋盘“方格”型,现在的“方格”边长只有600-700米,“方格”太小,“方格”内能用的土地不多,学校、公园、菜市场、住宅、办公等功能配套不合理,造成市民生活不方便,学生上学要跨主干道,不安全,距离远,每天上下学要家长接送多次,公园、菜市场不在小区内布置,多数人都要跨区去公园散步、去菜市场买菜,甚至有相当多的市民还要开车去散步、买菜,开车出行遇到红灯的情况又多,红绿灯过密,六七百米一个红绿灯,居民生活小区噪音污染、灰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比较大。
第三,过去的规划不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肌理,造成城区分散,集约性低,各个片区都难发展起来。城区规划与产业区规划要配套,要按照先有产业,才有就业,才有人居住,才需建住宅,才需配套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这个规律来规划城市,不能倒转过来,想在没有产业、没有就业人口的地方通过建学校、医院来拉动一个片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
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拥江向海”发展,加快建设紧凑型城市,围绕“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打造山海并茂、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为茂名的城市规划指明了方向。“两轴—两个圈层”的构想,是根据茂名市的现实条件统筹起来布局城市的思路,是将市里几个组团与高州、化州串联起来联动规划、联动发展的科学谋划,非常符合茂名的实际。但是,如何将“两轴—两个圈层”的构想实施好,还需要对茂名的现实条件及发展方向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论证的,避免犯历史上曾犯过的错误。在此谈四点个人建议:
一、茂名市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茂名城市必须组团式发展。目前,茂名是按北、中、南、东四个组团来规划的,建议中组团和南组团合为一个组团(合并后统一称南组团)来统筹规划,因为中组团和南组团离得很近,可以连成一体,不应分开两个组团来规划,这样就变成北、南、东三个组团。按照远景规划,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变成发达国家,那时茂名的城市人口将超过80%,达到600万以上,600万人可以这样来规划,将南组团规划成200万以上人口的主城区,北组团按70万人口规模规划,东组团按30万以上人口规模规划。北组团往东以潘州大道为边界,南以三茂铁路为边界,因东、南两边村庄及基本农田较多,而且有高速公路、铁路等限制,不宜向东南方向拓展。南组团北以沈海高速为边界,南以滨海旅游公路为界,西以茂名大道为界,城区从水东片区和共青河新城片区往东发展,南组团是将来的主城区,沈海高速公路到海边只有十多公里,这片区域是建设美丽滨海城市的理想场所,不能在这片区域再规划建设所谓沿海高速公路,这样做会对该片区造成切割,沈海高速公路本身就是沿海高速公路。两条平衡的高速公路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30公里。东组团主要服务于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产业人口的居住生活,应以电城镇为基础,依傍旧城规划,往西发展,城区与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拉开,尽量减少污染。高州、化州、信宜城区各按100万人口来进行远景规划。
二、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必须处理好石化工业区与城区的关系。乙烯片区对茂名的城市规划建设影响很大,建议乙烯片区今后不要再入驻带烟的工业企业,现有烟的工业企业只减不增,逐步退出,把高新区建成真正的高新区。有烟的工业以后全部放在炼油厂以北,与炼油厂连成一片,在此集中规划石化工业区,对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影响较小。氢能、绿色能源化工布置在吉达港区。
三、为了加强组团间的联系及确保组团内部的交通畅通,要规划建设组团的外环线及组团之间的快速路。每个组团规划一条外环线,组团与组团之间规划建设一条至多条快速路进行连接,市区的过境车辆走外环线,禁止从城区中央穿过,外环线以内的城区道路全部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规划建设,不能按公路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北组团的外环线可以这样规划:以复兴大道、潘州大道、甲子大道和省道291线从西城片区西边改线经过路段为基础,通过快速化改造形成一个闭环。南组团与东组团的大环目前已基本成型,即沈海高速、茂名大道、滨海旅游公路与进港路已经成为环线,沈海高速十几年后会停止收费,将来通行会更为方便。为加强组团之间的高效连接,目前,茂名大道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潘州大道已通车,东环大道将动工,这三条路是南北组团之间的重要快速通道,但北组团过境交通和快速上高速公路的问题未解决,建议加快茂东快线的快速化改造,加快建设包茂高速山阁出口到高水公路的连接线,加快建设潘州大道北延线。这样北组团北边过来的车辆就可通过山阁出口和茂东出口上高速,不需要穿越市区再上高速。
四、以人为本,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市民每天重复要做的事,无非就是这几样:送孩子上学、买菜、上班、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等,我们做规划就要围绕这些因素来展开,如何方便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是规划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要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在今后的城区规划中,可延续“方格”单元的规划传统,继续按“方格”单元规划城市小区,将“方格”单元的边长从600至700米扩大到2000米,每一个格面积就是4平方公里,每个“方格”就能安置4万人,即可安排一万户在此片区居住,这样,功能配套就很容易了,每个“方格”可以分三个圈层来布置:在“方格”的核心圈层布置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一个公园,一个菜市场;在核心圈层的周围即在中间圈层布置住宅区;在外圈层布置办公、商业、服务业场所。这样就可以形成15分钟步行生活圈,市民及其孩子每天上学、放学、买菜、去公园甚至上班都可以不用开车,步行15分钟就可以办到,开车的机会大为减少,市区的红绿灯减少了三分之二,塞车的问题、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可以得以解决,噪音污染、灰尘污染问题就可以避免,居住的环境将大为改善,每个小区都是学区房,茂名市区的吸引力将大为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将大为提高。只要按这个思路将城市规划好,把茂名建设成宜居、宜业、宜学的花园式城市,就可以吸引外出人员回流,甚至外地人来茂名居住生活,茂名才能聚人气,人多,经济就好,经济好,人又更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系茂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