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茂名市持续发力抓实“无黑无恶”示范村创建


  今年以来,茂名市在充分推广全市12条创建“无黑无恶”示范村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市域范围内全面铺开“无黑无恶”示范村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巩固提升扫黑除恶斗争成果。全市共规划“无黑无恶”示范创建村(社区)1903个,创建覆盖率达99.8%,建立“无黑无恶”创建评价指标体系,配套完善相关支撑制度,以强有力举措提升创建工作成效。
  强化组织推动
  茂名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扫黑除恶工作,持续巩固“四级书记”抓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格局,坚持把创建“无黑无恶”示范村工作纳入扫黑除恶工作重点任务全力组织推进。2月28日、4月28日,相继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全市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创建“无黑无恶”示范村工作。今年以来,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对扫黑除恶工作7次作出批示。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多次组织研究谋划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相关领导分别召开推进会,纵深推进“无黑无恶”示范村创建工作。
  营造创建氛围
  深入发动群众,统筹运用党报党刊、新媒体、社会面宣传等多种手段,立体化、全时空宣传“无黑无恶”示范创建活动,全方位展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依法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对扫黑除恶斗争的信心。以贯彻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为契机,持续开展层层宣讲,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鼓励群众积极主动检举揭发黑恶犯罪线索,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无黑无恶”示范创建工作,营造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共印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发布信息稿件100多条,举办宣传活动300余场次。
  加快案件侦办
  扎实开展线索核查集中攻坚行动,提高线索核查质效,按期核查完结率100%,核查期限届满线索全部办结。加大破案攻坚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提级督办等制度,涉黑涉恶案件办理质效明显提高,今年来打掉涉恶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团伙1个,打击战果居全省前列。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强化重大黑恶犯罪案件会商研判,案件侦查、起诉、审判环节有效衔接,今年1季度全市起诉涉黑涉恶案件5件28人,一审审结涉黑涉恶案件4件,起诉、判决数均排全省第二。深化“打伞”“断财”,完善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协调联动机制,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今年1季度全市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1人,党纪政务处分1人;综合运用追缴、没收、判处财产刑以及行政罚款等多种手段,今年1季度全市涉黑涉恶财产入库金额3000万元,排全省第二。
  建强基层组织
  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村干部县级联审及备案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不合格村干部排查清理,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全方位斩断黑恶势力向基层组织渗透渠道。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乱点乱象排查整治,强化“三书一函”跟踪问效,扎实开展“一案一整治”,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履职担责。着力开展“平安大走访”活动,组织全市县级机关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2457人定期到村居走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问题不出村。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茂名落地生根,不断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推动长效常治
  继续深入研究涉黑涉恶犯罪新动向,准确把握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全面梳理、提炼专项斗争中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建立防范治理、依法严惩、深挖彻查、铲除土壤、以案促改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规范性综合防控措施和办法,为实现长效常治奠定法治基础。构建群众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和线索核查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完善扫黑除恶斗争战果、行业治理成效通报机制,不断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化、规范化水平,最大限度争取群众认可,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茂名、法治茂名。 (颜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