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安大走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颜庆明
  据南方网报道,4月19日至20日,省委政法委在汕尾召开全省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现场会。会上,茂名市委政法委作了题为《“平安大走访”将问题解决在基层》重点交流发言,分享了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建设和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工作提供有益思路。
  基层治,天下安。“平安大走访”通过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带头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现场会商、现场定策、现场交办,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茂名市副科级以上干部累计走访镇村3.1万多次,收集问题11751件,解决问题10072件,转交事项169项,群众满意度达到96%以上,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茂名落地生根。
  从坐在办公室里遇到的总是问题,到基层一线实地解决问题;从躲在文山会海之下的“等一等”,到现场会商交办的真行动,“平安大走访”工作机制,形式上短、平、快,内容上实、多、真,无疑有助于基层治理中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的破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将“平安大走访”的内涵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群众中找问题,在群众中求方法,在群众中解难题。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平安大走访”需凝聚合力。“平安大走访”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与村(社区)挂钩,每周三固定开展一次日访或夜访,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走访,这种工作机制凝聚了市县镇村四级干部的智慧,共同为基层治理把脉问诊,商定对策、解决难题,最大程度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这种团结协作、共谋出路的工作思路,不仅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法宝,更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关键。“平安大走访”要树牢全市“一盘棋”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尤其是走访对象中的涉问题纠纷当事人、特殊困难家庭等6类群体,全面开展一轮政策宣讲、一轮走访调研、一轮带案下访、一轮矛盾化解、一轮帮扶慰问、一轮为民办事等,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为立体化处置风险隐患夯实基础。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平安大走访”要坚持问题导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平安大走访”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既蕴含深切的为民情怀,又为基层治理探索了务实路径。电白区“平安大走访”队伍上门时,都会带上一份《群众反映情况登记表》,方便记录群众的所思所忧、所需所求。参加“平安大走访”工作组成员还有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与平安志愿者等。他们借着夜访听民声、查明情、知民意、解民忧,有助于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及时将问题解决在最基层。这种夜访夜谈的方式接地气、不拘束,常与群众“拉拉话”“交交心”,听取关切民生实事的真话和实话,找准阻碍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与堵点,积极梳理并思考问题,以“芝麻再小也是肉”的心态看待基层治理工作,有的放矢,为精准高效化解基层治理难题奠定基础。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平安大走访”要有妙招。“平安大走访”工作机制成功之处在于将问题发现在基层并解决在基层,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信任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大走访”要求干部在走访时摸清基层实情,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对风险与隐患底数清情况明,切实将调查研究落在实处、落到当下,有效增强了基层治理的精准度与针对性。并针对以往走访服务群众时,存在的力量分散、力量不足等短板,及时调整策略,下好“绣花功夫”,深挖务实之策,穷尽解题之法,使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让群众真切感受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温情。“平安大走访”按照“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标准,着力组建一支为民排忧解难的专业队伍,探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茂名模式,变“上访”为“下访”,主动下到最基层,直接倾听群众“心里话”,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让问题起于基层,也终于基层。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平安大走访”只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做到全市上下一心,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谱写茂名政法工作现代化新篇章,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茂名、法治茂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