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科技执笔,谱写信宜大成数字农业“未来式”
龙头企业带动 数字农业发力

茶农在采茶。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邓巴烽 摄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邓巴烽见习记者陈美任
本报讯驱车行驶在信宜市大成镇深山中,从私人茶园里多棵珍贵的古茶树,再到当地的茶叶龙头企业种植基地,无不体现出大成镇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特色优势突出。但与茶产业形成对比的是,大成镇其他特色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成镇委书记朱均权表示,“除了需要引进龙头企业外,把各个特色产业打造好并形成地方品牌IP,是大成镇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龙头企业带动 茶叶产业链活起来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在大田顶上,品尝一壶信宜大成镇特有的高黄酮茶,坐看山中人来人往皆为茶事繁忙,赏景静心,可谓其乐无穷。据大成镇政府干部介绍,大雾岭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牌有“大雾腾云”“雾峰茶”“大山茶”“天池茶缘”生态茶”等,分散种植农户约500多户,种植面积合计约8000亩,年产量超100吨,产值超亿元。其中,已经申请了“一村一品”的有两个,分别为信宜市泰洪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洪源)的“大雾腾云”以及信宜市天池茶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池茶缘)的“天池茶缘”。
作为大成镇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泰洪源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签订大雾岭农户经济林约3000多亩,第一期已投产茶园1000多亩,目前在不停扩种。泰洪源副总经理张天右表示,泰洪源在上湾村建设3000平方米有机茶叶加工厂,引进全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环境智能监测及识别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先进技术,致力打造“5G”智慧茶园,并将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无独有偶,大成镇茶联盟之一的天池茶缘,于2015年正式进入大雾岭生态种植和旅游项目开发。2016年1月签订大雾岭农户经济林700亩,第一期已投产茶园200亩,携手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插枝培育出大雾岭三百多年前野生古茶树茶苗,共种植茶苗6.5万株,年产量5吨茶叶。
经过多年发展,天池茶缘从种植、加工、销售已具一定规模。2019年与塘坳村村委会携手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大成镇塘坳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山茶种植,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取得可喜成绩,干茶价格每斤可卖到600至2500元。茶园在旧茶场遗址兴建茶文化创作基地,目前已进入第二期建设,其中包括制茶间、品茶间、民宿区、饮食区及周边设施,引进先进技术并筹建5G农业智慧茶园综合体。
以泰洪源、天池茶缘、雾峰茶等为首的大成镇茶联盟,利用大雾岭独特的高山气候,辐射周边大小合作社、村民等大力发展大雾岭高黄酮茶种植,种植面积累计约8000多亩,年产量超100吨,产值超亿元;城垌村原生态种植油茶树3000多亩,年产量约4万多斤,产值约400多万元。“大成镇将强化品牌建设,突出大雾岭高黄酮茶高山云雾特色,大力打造大成镇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并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品牌旗舰店,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结合‘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开创建设和美大成的新局面。”谈到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大成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李云滔表示。
玩活数字农业 昔日乡镇华丽变身
“山区最大的弊端,一是产业资源不足,二是不成规模、影响力不大。”大成镇委书记朱均权说道。除了茶叶,大成镇的油茶、小麦、大成面以及甜柿也是声名在外,但不同的是,它们早期多为小作坊生产,有历史有口碑却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成镇这两年引入了腾讯安心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商品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用现代数字科技解决“卖”的问题,产生跨区域影响力,资金流得到大幅度提升。
谈到信宜的数字农业,朱均权认为必须做大经济总量才有出路。“大成镇需通过打造好茶叶、油茶、小麦、大成面和甜柿等农产业,形成地方品牌。”如以粤西第一高峰大雾岭这个地理标志为品牌形成IP,再将其他优质的农产品通过大成IP包装,从大成这个中转集散地走出去,充分发挥数据支撑农产品的优势。
“如果仅仅是讨论每年卖出多少茶叶就算完成任务,这样没有意义,不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朱均权笑道。
据悉,大成镇正在计划建设几十亩的物流揽收仓库,目前腾讯方已有设计方案。由腾讯、阿里坐镇挂牌,利用好财政部下拨的资金,加上载体、数字区化链技术、金融监管等,将大成镇农业产业发展的硬伤华丽变身,成为未来现代数字交易集散地,这就是未来大成镇要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