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荔枝文化中心 让千年荔乡更出彩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五一小长假期间,“茂名荔枝”宣传片亮相亚洲营运规模最大、客运承载量最多的火车站——北京西站,进入高铁营销快车道,有效提升茂名荔枝文化美誉度。
  蝉鸣荔红时节,千年荔乡迎来产业盛事,首届中国国际热带产业大会暨第7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将在茂名举行。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召开前发布的《2023中国•茂名荔枝产业发展白皮书》不仅提出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增色,而且要打好文化牌,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风景”、“卖文化”拓展,打造成荔枝文化中心,推动荔枝文化传播创新出圈,提升辐射力与影响力。
  建设荔枝文化中心,茂名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与独特的历史底蕴。这是茂名人民永远铭刻在心的大喜事: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走进古荔枝园不时驻足凝视:“1000多年前的树能保存到现在,说明这里荔枝种植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传承,也说明柏桥人对生态环境、荔枝产业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千年古树至今仍然造福于民。”习总书记的指示,不仅是对保护荔枝古树的充分肯定,而且揭示了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是荔枝产业的灵魂。荔枝古树是悠久种植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绿化石”,承载和守望民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因。根子镇是荔枝之乡。在柏桥村,荔枝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有种植面积6800亩,其中古荔园占地80亩,已有千年成园历史,园内1300年以上的荔枝树有9棵,500年以上的有39棵。由于一代代村民的悉心呵护和精心培育,这些古荔树至今仍能结出累累硕果,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并与相邻的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中国荔枝博物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字号”荔枝平台交相辉映,成为茂名荔枝的首选打卡地。因此,以推介古荔文化为契机传播荔枝文化,是从实际出发、彰显特色的创新思路。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据专家考证,茂名荔枝种植最早可追溯到秦末汉初,具有2000多年历史。1400多年前,茂名就有荔枝墟。目前,我市以荔枝命名的村庄有129条,使用最多的村名为荔枝园,其次是荔枝山、荔枝根、塘、荔枝坡等。我市还有多个原生态古荔园,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正源于茂名古荔园。如今全国不少地方都种有荔枝,也在打文化牌,但茂名的古荔文化却是当中独有的。打造荔枝文化中心,要讲好茂名荔枝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故事。作为“会呼吸的历史”,古荔树一直被视为一个地方悠久历史与生态文明的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古荔园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会带来持续的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茂名荔枝文化的璀璨名片。
  文化是观察一座城市的窗口,鲜明的城市形象离不开鲜活的文化元素。荔枝是茂名最具特色的城市标志之一。荔枝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岭南佳果,更蕴含丰富的文化味道,是茂名文化中最具城市记忆、最有文化认同的一个元素。目前,荔枝文化的传播正逢其时,正得其势,应当乘势而上,借“荔”发力,塑造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力争产量、效益与文化传播三赢。茂名日报社与企业联手发起的荔枝定制活动,去年取得显著成效,就得益于定制活动与文化推介融为一体。荔枝定制的参与者来到荔园赏果观景,聆听源远流长的古荔园历史故事和传奇,不仅从经历岁月沧桑屹立不倒、仍然枝茂叶繁硕果累累的古荔树上,感受千年荔乡的文化传承,而且为通过定制挂牌支持古荔保护而感到自豪。文化是荔枝营销的底气,把卖产品与卖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茂名荔枝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岭南特色,能让茂名荔枝文化深入人心,扬名八方,提升城市特质与品位,推动荔乡文旅蓬勃展开。由茂名日报社主办的茂名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将荔枝文化塑造与传播推向高潮。通过一场场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将茂名荔枝历尽千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传承和造福民众前景光明的发展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通过荔枝知识科普、荔枝菜肴品尝、荔枝预制菜研制、文创产品开发、荔枝文旅等多种活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力形成热点,赋能荔枝营销,助力乡村振兴,把荔枝产业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与特色的甜蜜事业,是建设荔枝文化中心、擦亮世界名荔品牌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