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发展大家谈
落实两个必保,助力茂名高质量发展
周平(茂南)
人勤春来早,田野耕种忙。在阳春三月的广袤田野上,茂名大地处处涌动着一股春耕热潮,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纵横阡陌中农机隆隆,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火热的春耕播种。
自上而下,从市委市政府,到乡镇农户,大家都非常重视落实中央的粮食生产文件精神,全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粮食总产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荣获省粮食考核“优秀”等次。2022年“米袋子”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总分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126亿,增长5.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3月5日上午,2023年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在高州召开。据报道,今年我市粮食年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76.5万亩以上,大豆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69万亩以上。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市今年粮食的增产提质工作,春耕生产现场会强调要突出多点扩面,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上下功夫;突出单产提升,在增加粮食亩产上下功夫;突出防灾减灾,在增强种粮抗险能力上下功夫;突出效率提升,在推广农业机械装备上下功夫;突出多元供给,在构建多元食物体系上下功夫。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干实干,持续推进茂名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永远都是民生第一等要事。手有余粮,心不慌。我市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就是对民生福祉的关心,体现了民本思想。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同时,重视粮食安全也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必保,实现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粮食安全要求统筹推进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制造业则要求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
谋划茂名的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和筑牢制造业两手都要抓,并且两手都要硬。实践充分证明,端好饭碗,是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干事之基,成事之本。而挺起实体制造业的脊梁,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则是茂名高质量发展的腾飞重器、制胜法宝。
在2023年茂名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聚焦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承制造业起家的良好基因,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挺起茂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具体举措是抓大产业集群,抓大企业大项目,抓大平台大载体(建强四大平台,提升工业园区),抓大招商大服务。为了落实筑牢制造业目标,当前茂名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性产业,打好制造业“三场硬仗”:推动投资300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再造一个新时代茂名石化;确保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顺利试产投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促进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力争两三年内打造一个绿色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
窥一斑而见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以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例,该项目作为茂名建市以来引进的最大民营工业项目,是省市2022年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依滨海新区吉达港区而建,位于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内,主要的产品加工路线是利用东华能源进口的丙烷资源,采用丙烷脱氢(PDH)技术路线获得丙烯和氢气,再进一步加工得到聚丙烯(PP),旨在打造以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为茂名工业壮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利用项目一期(I)建设的1套6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是整个丙烷脱氢(PDH)行业内建设最快的,从开工到建成,仅用19个月远超同类装置平均24个月的建设周期,创造了制造业转型的“茂名速度”。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去年12月26日已全面转入试车准备阶段,目前正加速吹扫和电仪调试阶段,即将正式投产。东华能源总部及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一期争取6月全面封顶,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从中可以看出我市在落实制造业当家方面的雄心和壮志,以实际行动扎扎实实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坚决落实两个必保,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下好全市春耕备耕“先手棋”,为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权。挺起茂名制造业当家的“脊梁”,为茂名腾飞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