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梦大半


■李帅瑜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未知与无常贯彻生命终始,人们常说盈满则亏,无论是人还是事,过于完美,便脱离了自然的率真,终会失活。人生如梦幻泡影,转眼即逝,我们难以抵达至美之处。“半”的价值日益凸显,它不是未完成,而是进行时;它也非失落缺憾,而是一块干涩的痂,让你在磨难里渎清曾经失意的苦痛,顺势上爬。因此,在人生这场似有似无的梦境中,追求大“半”的生命吧。
  唯失常是爱愿的识别,正如大“半”是喧嚣的解剂。我们为什么渴望活着?因为人生有哀怨的苦痛,有无力的挣扎,有死亡的临界,也有满足的喜悦,无穷的力量,光明的进程,喜怒哀乐、生离死别。生如逆旅,一苇如航。人生由无数碎片剪贴而成,有缺陷,我们也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有遗憾,我们才能不断从愧疚里汲取前行的动力;有“半”的缺失,才能识别更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更有力量的自己。我们在生活长河里追求本真,“半”时刻提醒我们参与自省,观照自身不足,并时刻保持警惕。这便是“半”对于我们人生的启示。“半”是喧嚣的解剂,它独具美感,但又常致人于自我怀疑的危险境地。
  不仅如此,“半”也串联起艺术的生命。卢浮宫内,断臂维纳斯展现她优美的曲线,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莱茵河畔,贝多芬缺失的音符成为绝唱,半篇乐章令无数游人浮想联翩;希腊城内,帕特农神庙的残垣,星星点点的螺纹高柱让无数游人记忆犹新。人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艺术通常在“半”后才能焕发第二春。仿佛“世界第七大奇迹”古巴比伦花园,存在与否并不是人们推演的重点,它所激起的向往与幻想,才是“半”存的奥义。正如亚特兰蒂斯,倘若它如今平静地矗立于大西洋边,试问我们对于海洋的幻想还抱多少热忱?因此,艺术家精雕细琢制造出巧夺天工的艺术梦境,我们从中获取正向反馈;而“半”的存在并没有扰动我们在梦中的幻想,而是多增添了几处美妙的情节,使我们构筑心灵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会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
  心无增添,得失从缘。半,是快乐和幸福的源头活水,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众里寻他千百度”时,如果心理预期过高,便会心猿意马烦躁不安;若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则会无法避免地偏向自我沉沦。但只要持有“半”的心态,做好失败的预备,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我们才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惊喜,于历史的回望中,获心灵的净化;于梦想的启示中,获希望的播种;于思想的觉醒里,获精神的刷新。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以“半”的视角打开世界,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行至尽头时,我们还能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借“半”的心态回忆起自己当年那段冒险有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