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山保护区全力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主动预警监测 强化安全防范


  保护区监测人员在森林监测点做好野生动物的监测收集工作。   通讯员陈富强摄

■记者周燕红通讯员陈富强
  本报讯目前,正值野生动物在栖息地越冬和候鸟迁徙集群活动的重要季节。为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近日,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监测主阵地的作用,积极配合省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部门的联防联控工作,全力加强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动态监测和疫病本底调查,确保辖区内野生动物安全和无野生动物疫情发生。
  云开山保护区切实履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职责,主动做好疫源疫病监测和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护林员资源巡查管护与疫源疫病监测一体化监测模式。在辖区内科学划分护林员关于野生动物的监测区域,明确专兼职监测责任人,结合红外相机布设回收和重点区域巡护,做好野生动物活动规律、轨迹的观察记录,完善监测档案,规范监测行为。同时,云开山保护区落实疫病疫源监测24小时应急值守规定,对照林业主管部门下发的重点监测区、重点监测物种的要求,切实做好辖区内疫源疫病易感鸟种及其同群、共栖物种的种群动态监测,重点关注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群安全;监测人员切实做好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及应急处置工作,密切注意观察野生动物的情况,保持巡护通讯设备畅通;在日常监测巡护工作中,监测人员佩戴口罩,一旦发现疫源疫情,准确记录并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派专人负责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监测系统录入相关数据,坚持落实疫源疫病监测每日一报告制度。
  另外,根据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防控工作的需要,保护区还认真做好防护装备、消毒物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严密防范可能突发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保护区监测人员还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告诫群众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不捡拾、不接触死亡野生动物,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发现野生动物非正常死亡要及时报告等,切实降低人兽共患病传播风险,大力提高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科学安全防范意识,全力维护好云开山保护区辖区的生态安全、物种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知识链接:
  疫源指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危险性病原体的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指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就是在疫病传播、扩散环节中,建立起一道前沿哨卡,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疫情向人类、家禽家畜传播,从而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前沿屏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