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霞洞镇将群众难题纳入“书记项目”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本报记者张永坚 通讯员崔耀家刘华碧
“今年我们村铺了水泥路和污水管网,还在村里低洼处做好了污水处理终端,下雨天终于再也不怕一出门就一脚黄泥,也不再害怕积水深、排水难、出入不方便了,感谢镇党委政府为我们村民办了一件实事、好事、民生事!”电白区霞洞镇山石村村民崔叔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在刚铺好的水泥路上开心地说。
一直以来,困扰霞洞镇部分自然村群众最大的问题就是村内道路未硬底化、污水排放路面多、村内污水未收集。为了切实解决霞洞镇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霞洞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将镇内未解决道路硬底化和污水统一收集的群众难题,纳入到“书记项目”当中。
将群众难题纳入“书记项目”,就是突出党建引领,压实“领头”职责,通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步逐项解决群众难题。
据悉,自今年起,霞洞镇启动了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和污水处理终端工程,经过大半年的紧张施工,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监督指导下,涉及14个村委会69条自然村的村内道路(干路)硬底化建设项目和31个污水处理终端,终于正式建成。村内道路硬底化工程和污水终端的竣工,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能解决好村内人居环境问题,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纷纷为此点赞。新铺好的平坦、宽敞的硬底化道路直达村民的家门口,村内污水全收集无污染,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硬底化和污水全收集是一项民心工程,做好这项工程是为群众办好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更快推进该民生工程落地,霞洞镇将其纳入到该镇“书记项目”当中,通过“立项目——压责任——推进度——保质量——见成效”来推动此项项目的落实到位。
“我时刻都关注着这个民生工程的推进进度,实行每周一小报、每月一专题会议的形式,将此项工作纳入镇中心工作来落实。本来区级项目是要求我们镇今年落实14公里道路硬底化、28个污水终端。但是为了使更多的群众受益,我们镇党委政府自我加压,将目标定为,今年建成18公里道路硬底化,比区里预定项目超28.5%;31个污水终端,比区里预定项目超10.7%。”霞洞镇党委书记谢景基说,“资金受限是我们项目推进的最大瓶颈。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各村资源和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将群众优先处理好污水管网的村纳入到镇级项目库中统筹推进。同时,压实挂片班子和各村委会的责任,加强对施工方的质量监督,确保民生工程做得好、做得实、做得有成效。”
一条路、一个污水终端,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幸福事”。现在新修的道路路面干净平坦,彻底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问题。同时,村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粪便污水、洗浴和厨房污水,经地下管网汇集到低洼的污水终端处理池里,经过物理、生物、化学等层层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氮、磷等,使污水得以净化,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更靓更好更环保。
下一步,霞洞镇党委政府将继续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党建为引领,做好五服务,解决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