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建立商会工作四项机制

促进“两个健康”发展


■通讯员张强记者曾金妍
  本报讯 茂名通过建立党建促会建发展机制,总商会兼职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工作制度,商会、法院联动机制,商会、律师事务所共建机制等四项举措,护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党建促会建发展机制,以党建引领扎实推动商会工作高质量开展。加强商会党组织建设,强化商会党建工作,推动市级27家商协会建立了党组织,党员916人。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追溯红色记忆,把广大会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增强了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信念追求。以“党建强”促进“商会强”,以高质量党建筑牢商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基础,商会规范化、凝聚力和工作活力明显提升。近年来,10家商会获得全国“四好”商会称号,24家商会获得省级“四好”商会称号。
  建立总商会兼职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工作制度,以互学互促全面提升工商联班子履职能力。召开市工商联(总商会)九届一次主席(会长)会议,出台《关于更好发挥茂名市工商联(总商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和执委作用的实施意见》,建立工商联(总商会)兼职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工作制度。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轮值期间,受驻会主席办公会议委托,出席相关会议和活动,走访会员企业,到基层工商联和商会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互学互促,交流商会和企业党建、企业发展情况,就本行业、本领域的工作建言资政,提升履职能力。
  建立商会、法院联动机制,以共同调解有效化解涉企纠纷。通过成立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等工作载体,进一步探索完善民营经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信宜市法院联合工商联设立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聘请了20名来自不同专业、行业的民营经济领域调解员,对民营经济领域纠纷案件在诉前、诉中共同调解,并在诉后联合为当事人做好释法工作,为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或提起诉讼提供法律指引等,实现商会调解、人民法院诉讼矛盾化解和民商事审判有效衔接。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委派或委托调解的方式参与处理涉民营经济领域案件1710件,成功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亿余元。高州市法院推动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与工商联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组成专业调解团队常驻工作站开展工作,引导争议不大的涉企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方式解决。2021年以来,诉调对接工作站通过诉前化解涉龙头企业买卖合同纠纷231件,为企业追回货款8100余万元。
  建立商会、律师事务所共建机制,以日常交流精准提供暖企服务。建立“百所联百会”机制,40家律师事务所与64家商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商会日常联络和信息交流机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联合调研,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民营企业诉求,参与涉民营企业政策咨询、决策论证等,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建立律师事务所服务工商联、商会的法律服务机制,设立律师值班服务岗、法律服务工作站、律师调解工作室等,协助开展法律咨询、普查宣传、权益维护、纠纷调解等工作。建立法律服务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网上普法、在线咨询、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组织了40场线上线下培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受益会员21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