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
“五聚焦”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本报记者曾金妍通讯员张强刘春玲
茂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和工作要求,持续发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五聚焦”提供“五种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结出新成效。
聚焦党建共建,提供乡村组织引领力。深入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党建共建”以统战部、工商联机关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村党支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与村党员的形式结对共建,开展党课联讲、党日联动、党员联教等活动,增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意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石。自党建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打造党建共建示范点60多个,举办各类党建共建活动130多场次,有力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党员的干劲。
聚焦培引结合,提供乡村人才支撑力。发挥本地农业民营企业优势,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规范》联盟标准,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中心阵地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如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捐资9.8万元建设信宜市白石镇坡坪村新型农民培训中心。举办各类乡村技术人才培训班80多场次,培训8700多人。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健全外出乡贤信息库,做实外出人才联系,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外出乡贤的人脉作用,以召开商会联席会议,举办商会活动等方式,寻访茂名籍在外乡贤人才,通过乡贤搭线引导外界资金、技术和发展思路落户乡村基层一线。建立校企合作及产教实践模式,推动近20家农业民营企业与市内外10多所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等合作机制,为农业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和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
聚焦产业带动,提供乡村造血续航力。发出《致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助力乡村振兴的倡议书》,召开“乡村振兴与茂商发展”会议,出台《“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行动指引》,构建商会、企业、村、农户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引导非公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近300家企业开展帮扶,带动2.59万人增收。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以及预制菜产业)等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如电白区吸引乡贤回乡发展南药产业,第一期投资的12亿元已全部到位,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南药产业链。引导乡贤投资田园综合体、休闲度假综合体项目,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产业带动,如乡贤陈华伟投资3亿元建设化州杨梅航空小镇,建成后将集剧场、民宿、社区医院,
大型超市于一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欧美泰集团打造“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立“供应链订单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系统,同时引导广州市茂名商会推出“万讯七子”乡村振兴项目,与茂名5个镇和湖北咸宁双溪桥镇签约,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与供应链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统筹用好省的帮扶资金,在斜岭村建设“玖龙光伏农业公园”、高州市分界镇谢宵村建设光伏园,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聚焦急难愁盼,提供乡村帮扶服务力。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向茂商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捐款超600万元,为乡村振兴贡献“茂商力量”。聚焦解决基层群众就业难问题,开展百名盲人就业培训等基层帮扶行动,制定《茂商助力乡村振兴百名盲人就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举办3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为期半年,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捐赠120万元,资助100名盲人参加培训,3期培训班学员实现100%就业创业,帮助他们更好融入了社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20万元支持电白区开展垃圾清理和集中处理工作,积极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干净、文明的镇村环境,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地区集中供水行动,动员广大茂商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捐资出力,捐资3亿多元,助推解决边缘山区居民的饮水问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聚焦乡贤参与,提供乡村治理聚合力。建立乡贤助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力打造以法治为引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本土乡贤为依托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力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建立融入乡贤元素的“乡贤+治理”的乡村治理议事模式,引导乡贤参与矛盾纠纷的处置化解。依托全市112个镇(街道)统战工作室全覆盖的优势,在统战工作室建立乡贤调解室,把品德好、声望高、影响大的乡贤吸纳进调解室,组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为成员的调解小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0多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建立乡贤恳谈会、座谈会制度,就重要的镇(街)事务、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收集建议,调动乡贤参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形成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