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王平生(电白)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茂南区羊角镇谭段村委会倡导村民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引导大家传承孝道、厚养薄葬。“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了,我们都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前往慰问,并劝导群众文明殡葬,现在大家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村干部对记者说。此外,当村民办喜事时,理事会成员也积极引导大家简办,并且让大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
移风易俗是对乡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层推动。民间习俗文明化的过程,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建立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要想形成乡村文明氛围,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精准施策。
在移风易俗过程中,多措并举厘清价值主线尤为重要:如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创设“道德红黑榜”“评选文明户”奖惩机制,组织开展农村敬老爱老、邻里互助志愿活动等系列措施,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破除老旧观念、提升认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价值主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为筑牢乡村社会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程度夯实基础。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也是乡村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只有立足全局系统谋划、广泛统筹社会力量,方能实现现代治理理念与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各方协同、提升治理质效。一方面,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通过订立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有利于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从源头对社会性、顽固性陈规陋习实现长期约束。另一方面,推进移风易俗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针对部分地方村规民约内容空泛、违法违规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及时实施制度保障和有效管理,通过完善审查备案程序、提升把关审查能力,保证村规民约内容的合法性、实操性,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须落细落小、入脑入心,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不少乡村移风易俗虽有成效,但仍需在心态上保持战略定力、在规划上采取长线部署、在执行上进行扎实施策,并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以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方式,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进而加快建成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聚力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机制,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村民心田,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凝心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