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好乡村振兴学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董艳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来的,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乡村振兴对“人才”的新要求。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人才紧缺仍是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如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成为关键因素。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茂名市创办的“茂名乡村振兴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建好茂名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茂名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茂名经验。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党的二十大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党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首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乡村是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走向与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也就是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无论是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看,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历史看,特别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的实践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是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的。
  其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我们这条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断探索和不断丰富的结果,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的乡村发展规律。40多年来,伴随着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终于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城乡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出路。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具有创新性的重大实践意义。
  二、培育中高端适用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发展与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发展还是创新,都是由人才推动的,离开了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2021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指明了方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中之重和根本路径,就在于大力培育各类中高端适用人才。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此相适应,其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就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而在“五大振兴”中,人才振兴则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牵引性、支撑性的核心作用。这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由“五大振兴”与乡村振兴内在的联系所决定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不仅为产业振兴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与人才,为文化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动力与智力支撑,而且为生态振兴提供创造者与守护者,为组织振兴提供各类基层组织人才。因此,要把人才振兴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通过培育大批高端适用人才,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总之,培育高端适用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三、建好乡村振兴学院,是培育中高端适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则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要破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制约,培育更多高端适用人才。就我们茂名市来说,建好茂名乡村振兴学院,是一个适时对路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一招。2022年3月23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茂名打造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市,茂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茂名开放大学为基础,联合市委党校、在茂高校、市属中职技工院校,正式揭牌创办了茂名乡村振兴学院,作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
  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机构,茂名乡村振兴学院坚持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的“三农”工作队伍和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探索建立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学历提升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搭建市、区(县级市)、镇三级组织架构,各区(县级市)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各镇(街道)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镇级教学点,从市级层面直接延伸到基层,实现全市各镇(街道)教学点全覆盖。同时,学院构建茂名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锻炼与产业培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目前,茂名乡村振兴学院各项建设工作正按照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稳步推进,已经健全工作专班,建立了基本的规章制度,构建了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开展了专业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梳理了培训需求清单,编制了培训项目清单和专家库信息搜集。市委党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滨海校区)等学校聚焦乡村振兴进行了理论研究。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分别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人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和乡村技能人才开展了培训与开发。作为茂名乡村振兴学院的牵头学校——茂名开放大学,积极主动对接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办学体系优势,着力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和“头雁工程”学历教育培训,为我市乡村振兴培养了3000多名“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专、本科人才。努力打造出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我市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建设茂名乡村振兴学院过程中,虽然仍存在诸如体系建设工作、学院网络平台、系列配套设施、经费保障工作以及内设机构优化等瓶颈制约因素,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建设好茂名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培育我市乡村振兴的各类中高端适用专业人才,探索具有茂名特色、走在前列的乡村人才振兴实践路径。
  (作者系茂名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茂名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