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辩识橘传

——根据赖氏老谱相关记载整理


■赖辉茂
  相传,大明永乐年间,国子监司业赖隆长子赖华炎拥兵攻打闽沙县告捷,适逢朝廷号召入粤开垦新地,华炎遂率兵从闽经赣入粤,辗转至百粤西陲化州垦新。随从军医罗辩
  (一作罗忭)医术精湛,悬壶济世,为民解困,深受百姓爱戴。石龙(编者注:化州古称石龙)地处低洼多沼泽,瘴疠之气甚盛,不少百姓常得咳嗽、痰饮痼疾,重症者亡。
  是年春,化州大地阴雨霏霏,雾气重重,连绵月余,咳痰染患者众。辩结庐于岗,接诊开方,对症施药,门庭若市。或桑杏汤、二陈汤,或止咳散、黛蛤散,或清金化痰煎膏、清心润肺煎膏,或川贝枇杷露、桔梗麻黄露……不一而足。因石龙冷雨绵绵,咳嗽患者暴增。辩纵尽所学、极尽所能施治,奈何患者众,而药效甚微。
  辩,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时日,寅起更衣。出。
  众患属齐行礼谢曰:大人高明,妙手回春。吾眷属饮汤,咳喘几止。大人仙风道骨,华佗再世。谨此谢忱!
  一一扶之。若思若茫:“吾日用方、夜用方,药效皆平凡无奇,为何昨日得此奇效耶?”
  差侍从问之。婢恐,抖如筛,蛇伏不起。
  辩佯嗔曰:昨日药方,或增减,或煎工?何耶?
  婢曰:昨日,寒雨淫淫,毋往石龙井取水,擅取荷池水用心煎药,奴婢万死……不敢偷工减料也。请大人责罚!
  辩嗮然,轻捋白须,颔首。请起。
  遂踱步至荷池边,惯见橘花漂于池面上。躬身捧水啖之。沉吟自语:池水微甘略苦涩,何耶?莫非橘花所致也?暗念:今昔方同而效迥异,非偷工减料也,乃汤异也?信步至池边橘树下:暖风拂过,橘花飘香,沁人心脾。端坐石凳,兴叹曰:奇花也。恍然大悟。
  遣婢,凡今日患者盖一分为二,半者沿用常方,半者加橘花共煎之。婢详记之。次日。凡服加橘花方者,咳嗽几愈,痼痰化之。凡服常方者,起色大逊。窃喜,再用之。又翌日,盖与之同。
  遂遣奴婢、家丁遍搜石龙岗、杏花村(今宝山公园一带),凡橘花者悉数拾起,星片莫遗。晒于庭前。藏之于坛。
  一时间,南粤大地“神医治咳,妙手回春”消息不胫而走。陆廉钦浦等地患者慕名而至。无奈,橘花期短、少而缺。月余,花尽。毛茸橘果挂满枝头。
  辩思。其花能药,其果若何?
  乃故伎重演。凡痰咳患者一分为二。翌日。服果方者,痰咳痊愈;服常方者,起色甚微。遂派家丁壮汉夙夜守护石龙岗、杏花村橘树,严防盗贼。
  自此,橘花橘果止咳化痰奇效,传遍千里。粤桂琼诸地患者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患者暴增,石龙岗、杏花村之橘花橘果难以为继。
  辩思,华炎主公心系社稷,食百姓饭,穿百姓衣,保百姓安康,责无旁贷。遂禀报:藉垦新之机,拓园扩种橘红树。准。于境庐示约曰:凡痰咳痊愈者,须于石龙岗或杏花村植橘苗三棵。
  数年,石龙岗、杏花村漫山橘树葱茏,橘林成海。是年三月,橘香万里;五月,橘果累累。
  主公盛赞之,挥毫名曰:赖家园。立匾于园门。并在荷池中央建塘楼,设“文徽书轩”以育后人。
  相传,明宣宗一嫔妃身患痼疾,久咳不愈。奏,岭南有奇果,全身毛茸茸,馨香经年不息,愈陈愈佳。遂传圣旨。
  辩接旨。整理行囊,盘发束须,星夜兼程。朝贡橘果。
  百姓闻之,夹道泣别。但见辩骑白牛,腾云而去。石龙城东侧华严庵 门楹联曰:
  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
  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
  念辩心系百姓,建园有功,华炎厚其眷属,视如己出,敬如亲房。从此,赖罗永世同堂,虽历经改朝换代,或兵荒马乱,或饥寒流疾,赖罗宗亲皆相互支持,相互搀扶,携手共进,与世同昌。
  辩亲堂于赖家园题联曰:杏花御药香天府,橘井仙泉济众生。辩悬壶济世,功德无量,石龙百姓建庙设堂,世代供奉感恩,以之敬仰。此乃后话。
  注:
  
罗辩:一作罗忭,“辩”与“忭”同音,疑为同音讹传。
  
华严庵:因赖华炎是罗辩的将领;“严”与“炎”同音,疑为同音讹传,应为“华炎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