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市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河尾山再现野生中华穿山甲

视频截图。通讯员黄文志提供
■记者和沛蓉通讯员黄文志
本报讯近日,市林业局组织专家对布置在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今年上半年的红外相机数据进行读取时,惊喜地发现其中一台相机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在保护区野外活动的生态影像。这是自去年9月在电白区罗坑镇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穿山甲的活动影像后,再次拍摄到穿山甲。
9月19日,穿山甲再现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15秒生态影像向社会大众公布。记者留意到,红外监测相机清晰记录到穿山甲的身影以及在丛林中的活动,影像片段拍摄时间为今年4月30日凌晨1点。据了解,穿山甲基本上都是昼伏夜出,白天很难捕捉到它们的踪影,所以只能在穿山甲的活动范围继续通过红外监测相机记录它们的活动情况。
“上次拍到穿山甲回洞穴,这次穿山甲是在野外‘散步’。”据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黄文志介绍,此次发现的地点距离上次的地点直线距离约7公里多,海拔高度相差100米左右,时间相隔约7个月再次拍到穿山甲,证明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很适合穿山甲的生存。
而在此次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布置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影像资料中,不仅有穿山甲,还有豹猫、画眉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鼬獾、松鼠、乌鸫、虎斑地鸫等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如此,去年,在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以及金线莲、虎颜花、华南锥、格木、紫荆木、金毛狗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植物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背后与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更严等因素息息相关。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行林长制,高度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多举措强化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当前,我市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工作稳步开展,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
据市林业局最新数据显示,茂名的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共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9目131科438种,野生维管植物约211科938属2195种。其中,茂名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