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令人憧憬的“高凉墟”
■钟日娟
8月21日上午,我们一行20余人,驱车前往曹江镇采风。大雨过后的乡村,天空湛蓝如巨大的水晶,白云层层叠叠、形状各异,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曹江的镇委书记汪活、人大主席杨晓热烈欢迎我们到来。汪书记面对曹江镇的地图,详细地介绍“高凉墟”总体规划。她说,“高凉墟”是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主题的高凉文化特色墟街。首先整改旧墟,然后沿着曹江河,直达高凉岭,全程约6.8公里,逐一改造。景点包括:曹江河观景带、跨街天桥、安良堡、高凉岭森林公园……大家兴致勃勃地听着,并且说,非常期待,“高凉墟”建成后,我们可以来这里趁墟吃美食,还可以吹风、散步。
然后,杨主席亲自带领我们去参观大水塘村、安良堡梁氏老宅,还有英雄罗传经的故居。
大水塘村,顾名思义,池塘众多。我们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杨柳依依、绿波荡漾。据说,这里原来有九口鱼塘,现在保存着七口,特别有意思的是,七口鱼塘贯通,那么池塘的水就是活水了,怪不得这么碧绿。细看,绿波倒映着杨柳、楼房、蓝天白云。天光云影共徘徊,令人赏心悦目。几个老人,坐在树荫之下,闲聊着,也慈祥地看着我们。
安良堡梁氏大宅,早就如雷贯耳,我却是第一次来参观。小车稳稳地停在院子里,我们下车,抬头一看,芳草萋萋的尽头,静静地矗立着简朴又恢宏的老宅,斑驳的白墙、灰色的瓦楞,暗红色的大门,无言地诉说它早已饱经沧桑。它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是当地乡绅梁纯斋所建。据说,当时土匪常进村打家劫舍,为了联合村民齐齐抵抗土匪而建这座大宅。到了1938年,梁谱埙及梁谱篪兄弟俩在旧宅的基础上重建,面积约为旧堡的一半,整体用地面积8203平方米,现共有房间103间,厅17间,碉楼3座。
我们推开厚重的大门,跨步进去,风也跟着穿过。里面的院子,依然是杂草丛生,一片碧绿。地板铺着整整齐齐的正方形的红砖,屋顶上架着一条条粗大的杉木。大部分的门窗没有了,碧绿的野藤攀沿向上,从空荡荡的窗户“伸手”进来。我从天井向上瞧,瓦楞上长着一棵芒草,它在风中轻轻摇曳……
如此宁静又古朴的房子,让我百感交集。它曾是那么的牢固,抵御着匪寇入侵;它曾是那么的辉煌,作为粤西首富的大宅子,见证着梁家几代人的奋斗。可以想象,当时的它又是多么的温馨,梁家人在这里和乐融融……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它依然傲然矗立。2017年,梁家后人把它捐赠的高州政府,它也变成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信这次的振兴乡村,它将被重新修葺,更坚固地矗立着,重现昔日的辉煌。
我在门楼前静立,极目远眺,江水缓缓流淌而来,远处的青山依旧,可惜物是人非。
第三站,杨主席带我们到南山村,那里有时代楷模罗传经的故居——爱国教育基地、红色家风教育基地……乡村小路,坎坷不平、弯弯绕绕,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
罗传经的儿子罗小通热烈欢迎我们到来,并且带着我们参观,对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讲述着他父亲不平凡的一生:曾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评为“五好荣誉战士”,朝鲜劳动党授予“国际和平奖章”……1958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志愿军优秀代表团,罗传经是其中一员。他带领乡亲科学种田、大量种植荔枝、筹款建设公路……他曾说:大家都过好了才叫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交代家人拿出1000元交党费。在他身上凝聚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我默默地参观着,特别是看到一件件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尤为震撼。这些根雕,都是罗传经师傅根据树木的形状,一刀一刀精心雕刻而成。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强大。无论命运多么坎坷,他都泰然处之,无比热爱生活。
更为感人的是,罗传经走后,他的几个儿子不仅捐赠老宅“功臣第”和新建楼房,还把父亲珍藏的军大衣、军功章、立功证书、书籍、字画等200多件珍贵文物捐献出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物展示。他的孙女罗冬妮在车流中奋身救出遇险儿童,先后被评为“高州好人”“中山好人”……2020年荣立公安部个人三等功奖章。这真是好家风世代相传,令人称颂、钦佩。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高凉岭。其实我之前去过很多次,我喜欢那里郁郁葱葱的古树,曲折蜿蜒的石阶,烟雾缭绕的冼太庙。那里景色怡人让我悠然自得而流连忘返。按照这次的“高凉墟”修建计划,高凉岭的山门、庙街等都在改造之内。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州第一墟“高凉墟”很快会建设好。那时,古色古香的街道、芳香四溢的美食、气势恢宏的梁氏老宅、爱国教育基地罗传经故居、古木参天的高凉岭森林公园,无不令人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