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茂名月饼品牌价值开辟更广阔市场

特约评论员蔡湛


  中秋将至,月饼飘香。一块小小的月饼承载着家的温馨和中秋文化的内涵。作为“中国月饼名城”,茂名月饼从“小特产”迈向“大产业”,令世人瞩目。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向更广阔市场为着力点,在品牌、质量、品种、文化上作好文章,是茂名月饼走向辉煌的务实路径。
  推广品牌化。拓展市场以品牌为导向,发挥茂名月饼优势,打造营销亮点,让茂名月饼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向海外。茂名月饼生产企业数量居国内首位,产量居广东前列,在月饼生产能力、市场口碑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和比较优势,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嘉豪轩、海龙阁等一批市场声誉高、影响力强的优势品牌。通过政府指导推动、商会协会助力、文化媒体传播等途径,引导著名品牌做大做强,提升品牌集聚度,聚合茂名月饼产业力量,是扩大茂名月饼市场的关键一环。我市月饼品牌企业积极参与“荔枝文化形象大使评选”、“冼夫人文化形象大使选拔”等公益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品牌文化价值和市场浸透度,就是对此富有说服力的佐证。
  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从手工制作月饼、单凭经验和手艺掌控质量,到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全面质量控制,是月饼从“小特产”到“大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品牌企业生产的月饼为什么每一块都达到质量标准,而作坊式厂家却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差别就在于有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样是一块五仁月饼,品牌企业对原料的构成、选择、加工等有严格标准并辅之以全过程监控体系,而作坊式生产往往只凭操作者喜好和习惯,投放到市场的产品就难以确保质量一致。因此,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大生产,是茂名月饼产业的基础。把现代化生产要求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将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提升为科学的标准,以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茂名月饼产业必能行稳致远。
  品种多样化。月饼是食品消费,也是文化消费。卖月饼更要卖文化。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与家人分享月饼,吃的是中秋的味道,享受的是家庭的温情,感受的是源远流长的中秋文化。如何在做精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发更多新品种,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值得月饼商家探索。我市多家品牌月饼企业在减糖、减油、口味、造型等方面推陈出新,新品种大受市场青睐。一家品牌企业推出的“流心系列”月饼,一改传统口味,以奶黄、抹茶、咖啡等原料植入月饼,切开后馅料宛若流沙般缓缓流出,味道清新、口感丰富、造型精致,契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爱好,一时供不应求,往往需“预订”才能买到。可见,善于创新,让月饼的品种更丰富,与消费者的需求更贴近,对拓展市场扩大销量寓意不凡。同时,作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食品,如何推动月饼“零食化”,延长销售期,延伸产业链,应当成为产业创新的探索之一。既让人们吃出浓浓的家乡味,又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将月更多月饼元素渗入食品制作,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市场的“大饼”就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