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理事会”为乡村振兴树新风


周平(茂南)
  近日,据茂名日报报道,化州市南盛街道平垌村委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极作用,在村民中倡导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平垌村红白理事会自今年年初成立以来,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让文明新风尚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
  红白理事会的成功实践是新时代乡村树新风的一个典型例子。据报道,红白理事会根据平垌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红白理事制度,对红白事操办、办事流程、办事标准等做出了硬性规定。村中如需要办理婚庆丧葬事宜的,需提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告,并向街道有关部门申报成功后按规定办理。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该村初步形成了“大喜小办、小喜少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减少了铺张浪费,遏制了攀比之风,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乡村振兴,呼唤新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乡村振兴针对旧问题要破旧立新,要有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平垌村委会守正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正是解决农村人情交往的创新举措。关于在问题导向下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红白喜事素来是农村中维系人情关系,彼此往来交流的纽带,在经济落后的时期,由于物质匮乏,交通不便利,亲戚朋友难得聚一聚,所以农村中普遍都重视红白喜事,一方面是出于礼貌的待客之道,但也夹杂着一些面子上的虚荣心理,因此就出现了攀比之风,造成铺张浪费,时至今日这种不良风气让一些村民不胜其扰。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也要改变,平垌村委会针对群众困惑问题,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创新实践,成立红白理事会规范操办标准,促进村民和谐,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乡村振兴,倡导新风尚。新风尚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振兴要彰显新时代的文明新风尚,在精神文明上开拓新样板。自从设立红白理事会,平垌村委会积极通过微信群、移动喇叭车、小板凳会议、宣传手册和宣传横幅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村民表示,平垌村的婚丧事都不大操大办,讲究喜事新办,封建迷信风气明显削弱,村民们的素质都提高了不少。这是新时代喜人的乡村振兴新风尚,在如此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平垌村委会的乡村振兴事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红白理事会有效减轻农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压力,让农民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平垌村委会书记陈亚区感慨道:“过去村民办事,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重。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谁家办事都按章程走,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广大群众把精力集中到创收上,发展生产的多了,勤俭持家渐成平垌新风尚。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批准了《茂名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迈出的重要一步,《茂名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我市创文的行动指南,条例内容第二十二条倡导下列基本文明行为中的第五点明确规定:破除陋习,节俭办理年例、婚丧事宜,开展文明祭扫。条例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届时条例将为像红白理事会这种创新举措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助推我市的乡村振兴事业再上新台阶,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