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月饼名都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蔡湛(市区)


  月饼飘香,家国情怀。正当不少月饼生产厂家铆足了劲力争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上大展拳脚之际,如何向月饼产业注入更多文化含量,让闻名遐迩的茂名月饼文化味更浓,成为读者与网友热议的话题。
  以优秀历史文化赋能月饼产业,是擦亮月饼名都金字招牌的务实路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茂名月饼长盛不衰的背后,有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和乡情萦绕的传说。小小一块月饼,寄托着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饼的文化味道,是月饼名都这块金字招牌的厚实底色。在月饼营销中传承历史文脉,使品牌更具特色和影响力。嘉豪轩与海龙阁作为目前我市美誉度较高的两大食品行业品牌,积极参与了冼夫人文化形象大使和茂名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在传播优秀历史文化和助力公益事业中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作为一种非遗文化项目,月饼制作技艺通过现代化、形象化的营销手段与线上传播等方式创新出圈,变的是外在表达、传播形式,不变的是历史文脉之内核。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之间,茂名月饼独具魅力的个性得以凸显,品牌吸引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可见,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一个重视文化传播、拥有响亮品牌的企业才能做得大走得远。“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固守等客上门的传统思维,就会在市场大潮中被无情淘汰。我市月饼品牌企业主动与主流媒体和文化单位联手,挖掘历史文化脉络,开展月饼制作工艺展示、中秋诗会、中秋征文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讲好茂名月饼故事,展示中秋习俗,传播好心文化,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文化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既彰显了企业家的长远眼光,又收获了提升形象扩大市场的成果,就是对文化传播激发品牌活力的有力佐证。
  以工匠精神和精品定位推动月饼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夯实月饼名都坚实基础至关紧要。茂名是荣获“广东月饼名都”荣誉的唯一地级市,拥有月饼生产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每年月饼产量3万多吨,产值30多亿元,多个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月饼制作行业素来流传这样的说法,“中国月饼看广东,广东月饼看粤西”。广东月饼品种占全国6成多,产量占全国7成多,粤西地区是广东最大月饼生产基地,茂名月饼制作积淀厚实,拥有大批经验丰富技艺不凡的工匠,生产能力与月饼质量居行业前列。在月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扩大产量空间受限的态势下,我市月饼产业转变发展思路,走打造精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规避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以工匠精神和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挺立潮头。与作坊式粗放生产迥然不同,嘉豪轩等月饼生产品牌企业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空调,制作系统无尘、无蝇、无菌,达到净化运作的要求。同时坚持高标准选择月饼原料,对莲子、红豆、果仁等原材料精挑细选,确保达标。作为一种传统节日食品,月饼制作蕴含工匠精神,讲求用心巧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品牌月饼之所以在市场上享有口碑,得益于把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提炼为科学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使提供给消费者的每一块月饼都达到品牌标准,都是工匠精神的结晶。茂名月饼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这是标准化生产保障质量的见证。我市多家品牌月饼企业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安全认证,不仅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赢得市场口碑,而且为传统产业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对巩固茂名月饼产业的龙头地位,擦亮月饼名都金字招牌寓意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