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廉洁精神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征文选登

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打造新时代大思政课


崔耀奇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冼夫人是古高凉(今茂名)人,梁陈隋时期的一位民族女英雄,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她解仇息兵,威仪四方,维护岭南及海南岛稳定。她请命设置崖州,让脱离中央政权近60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她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由于功勋卓著,冼夫人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正史均为她立传。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冼夫人心怀家国,她波澜壮阔、一心为国为民的人生奋斗历程,蕴含博大精深的冼夫人文化。冼夫人廉洁精神是冼夫人文化的或不可缺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入先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传承冼夫人廉洁文化精神,打造新时代大思政课,意义深远。
  本文试从冼夫人廉洁精神素材进校园、进课堂,打造新时代特色大思政课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对传承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进行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打造新时代思政大课堂大有可为
  引入冼夫人廉洁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要坚持守正创新,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善用“大思政课”,才能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廉洁精神进课堂,是打造大思政课必不可少的一环。今天的在校学生,明天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而,打造大思政课要有长远眼光,要有系统思维,不要满足于一本书、一节课、几个零散的观点。弘扬传承冼夫人廉洁精神要从小培养、从小学习、从小做起,引入冼夫人廉洁精神,助力打造思政大课堂,为党为国培育英才。
  廉洁文化进课堂,引领时代新风尚。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作出新的贡献。
  学校的教育,将影响到家庭,辐射于社会,从而对社会风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入冼夫人廉洁文化,大张旗鼓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既是新时代思政课教育内容的延伸,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外延来看,大思政课包含冼夫人好心文化,冼夫人廉洁精神是好心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的教育,肩负重任,打造大思政课,弘扬传承冼夫人廉洁精神,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廉洁精神进课堂,创新时代特色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好心茂名,学校思政教育要推行好心精神,弘扬冼夫人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思政大课堂引入冼夫人廉洁精神,创新思政课堂教学,体现思政教育新思维、新方式,让思政课堂更接地气、更有魅力,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挖掘冼夫人廉洁精神素材并将其引入校园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廉洁之本。
  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冼夫人好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高度一致;弘扬传承冼夫人廉洁精神,打造新时代思政大课堂,首先要挖掘、利用好冼夫人廉洁精神的素材。
  《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正史均为冼夫人立传,特别是由一代名相魏征主编的《隋书》,对冼夫人的生平事迹作了最全面最权威最翔实的评述。正史传记记录了冼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为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好心精神”的博大精深。以好心精神为核心的冼夫人精神,蕴含大量的冼夫人廉洁精神。通过选取冼夫人传作为素材主体进校园、进课堂,提炼其廉洁精神要素,为打造新时代大思政课创造条件。
  传记中,冼夫人的廉洁精神具体体现在惩治贪官赵讷、囚孙平乱、训示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等。打造大思政课。要重点利用好冼夫人传记,笔者倾向选取《隋书•列女•谯国夫人》,从传记中提炼出一个个精彩、传奇的冼夫人故事,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向学生讲好冼夫人廉洁故事。
  除了冼夫人传记,冼夫人廉洁精神还体现在古今讴歌冼夫人的诗词歌赋文章当中。面对海量的传诵冼夫人的诗词歌赋,要学会选择取舍。宋代诗人苏轼被贬岭南,参谒冼庙,对冼夫人顶礼膜拜。在海南儋州写下的《和陶拟古九首之五》,后世一直传诵。苏轼诗云:“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其中“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将冼夫人无私的家国情怀、廉洁奉公的精神境界展现到极致。苏轼的诗作为廉洁题材诗歌重点向学生推介。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力作《冼夫人》,当代著名作家熊育群的《好心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副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李创国的《冼夫人赋》等作品,都是抒写冼夫人的代表性作品,里面包含一定的冼夫人廉洁文化精神,又有较强文学性,可以引入作为大思政课材料。
  另外,还有大量的有关冼夫人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绘画、粤曲或木偶戏等素材,这些素材生动活泼富有艺术魅力,塑造了冼夫人忠贞不渝、爱国爱民的艺术形象,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冼夫人好心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冼夫人廉洁正义的形象,这些素材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打造廉洁精神大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不同年级侧重点不同。习近平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冼夫人廉洁精神进课堂,笔者认为,也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年级不同,素材选取要有所侧重。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思政课考虑选用一些简单容易懂的讴歌冼夫人廉洁精神的古诗词,如苏东坡的“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等诗句,展现冼夫人高大形象、廉洁精神;还可以引用部分名人对冼夫人的评价,如“明识远图”“三朝推圣母,百越仗夫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等。在中学(中职)阶段,可以结合冼夫人传,讲好冼夫人廉洁故事,如《隋书•列女•谯国夫人》里惩治贪官赵讷、囚孙平乱、训示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等,都是冼夫人廉洁精神的具体生动体现,可以引用作为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
  不同学科切入点不同。大思政课要求全程育人、全科发力,久久为功。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然,各科渗透思政教育方式是有区别的,如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学科素养,利用冼夫人传的素材,在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讲好冼夫人“好心故事”,展示冼夫人清廉爱国爱民的高大形象。思政学科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相关内容,重点利用惩治贪官赵讷、囚孙平乱、训示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等素材,体会冼夫人廉洁精神,为自己进入社会“清正廉明”工作奠定基础。
  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要求,为新时代开好“大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思政课是在人的灵魂里搭建筑,关键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大思政课堂,传承冼夫人廉洁精神,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讲好冼夫人廉洁故事,同时要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巧妙引入冼夫人好心精神及廉洁精神。在立足校内教育同时,可以走出去,开展冼夫人廉洁精神研学活动。比如到冼太故里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参观“冼夫人廉政文化教育展览馆”,现场体验冼夫人廉洁精神。
  开展创意多样的冼夫人廉洁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一是举办讲“冼夫人廉洁故事”比赛,让同学们收集冼夫人廉洁素材,亲身体会冼夫人廉洁精神。二是开展冼夫人“好心.廉洁”主题作文大赛,营造浓厚学习冼夫人廉洁精神氛围。三是举办“冼夫人文化艺术周”,观看有关冼夫人影视动漫,请戏曲剧团过来演出《冼夫人》粤曲或木偶戏,组织冼夫人廉洁文化艺术沙龙,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对好心精神及冼夫人廉洁精神的看法。四是可以组织排练冼夫人廉洁精神课本剧,让同学们自导、自演冼夫人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与冼夫人等人物对话。弘扬冼夫人文化,学习冼夫人廉洁精神。思政教研组还可以联合学校团委,成立“冼夫人好心文化”研究会,系统学习冼夫人文化,深入了解好心文化内核,进一步弘扬传承冼夫人廉洁精神。(作者单位: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