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讲述茂名双拥故事1
一家三代从军 接力报效祖国

许志生(左)、许志光(右)和父亲许仁(中) 通讯员 余锦有 摄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车杰蓉
血脉相传精忠报国,三代人热血铸就红色军魂。电白区岭门镇海港村许仁一家三代六人参军,六名中共党员,跨越两个世纪六十余年时空,三代薪火相传,用一身戎装诠释家国情怀。
言传身教播撒参军报国“种子”
时间回到1955年,时年21岁的许仁光荣参军,在深圳沙头角服役。1958年,许仁退役回家乡当了一名生产队长。如今,年近90岁的他虽是耳背,却精神矍铄。在采访时,他的小儿子告诉记者,他们家解放前是贫农,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主人,父亲因此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当年满腔热血投身军营,曾参加过抢险、打土匪等。虽然退役回家乡务农,但许仁军人的本色没有变,对部队一直抱有深深的怀念。他也一直教导儿子,必须要有保家卫国决心,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他对儿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当兵好,保家卫国。”
许仁有四个儿子,除了二儿子一直在家乡教书,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进军营锻炼。儿子们问他:“爸爸,军营苦不苦?”许仁回答说:“当年我们抢险,洪灾中,80多人去,50多人回来,有一次,我们坐车执行任务,中途翻车,一车人中只有我和连长侥幸生还,你们说苦不苦?但吃得苦,终身受益,才能成长为有用之人,才能保家卫国,才是男子汉。”
在许仁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大儿子许志彪、三儿子许志坚、四儿子许志光相继走进军营,保家卫国。
从部队走出来的三兄弟
“从我记事起,每年过年,全家人总是聚在一起,讲述军旅生涯,有父亲打土匪、打敌对分子保家卫国的,有大哥和三哥抗洪救灾的,还有我自己的军营故事。一日从军,终身受益,经过军营的锻炼,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品性已根植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许志光说。
许仁的儿子许志彪、许志坚,许志光在部队服役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继续奋斗,以军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立功牌匾为军旅之家添光彩
在许仁家里的大厅,一块“荣获三等功”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许志光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他侄子许文泽在部队表现出色获得的荣誉。“侄子许文泽和许文介都进入了军营,是我二哥的孩子,他们当兵,弥补了二哥当年没有当兵的遗憾。”许志光说。
据了解,许仁的二儿子许志生当年为了支持大哥和弟弟去当兵,而他留在家乡教书,照顾父母。未能参军,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但他的双胞胎儿子许文泽和许文介很争气,学习成绩很好,当年高考时分数不错,完全可以选其他大学,只因爷爷的一句:“读军校,当兵好,保家卫国。”于是两个孙子听从爷爷的话,延续家族荣光。
许文泽,2013年考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17年进入部队后,被评为优秀干部,被授予三等功。
许文介,2013年参军,2015年考上国防科技大学,2019年毕业后在东部战区某部队任职至今。
两个孙子屡获佳绩,屡创新高,继承了长辈们的军人本色。
“除了我父亲,我母亲对我们和孙辈的成长也影响很大。”许志光说。据了解,许仁当年是结婚后才去当兵,其妻子黄福弟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她性格温婉,和乡邻相处融洽,乡亲们家里办大事都爱找她商量,她用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儿子和孙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她总是对儿孙说:“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好,自己负责。”
良好的家风,培育了好儿孙,让从军报国的家国情怀一代代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