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双助”工作站,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特约评论员 崔耀奇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茂南区从今年4月开始,探索性在全省率先创建人大代表村级“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简称“双助”工作站),充分履行“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义务,实现人大代表直通村民“零距离”。通过听取和反映村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搭建沟通联络的桥梁,卓有成效开展乡村振兴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此创新之举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及好评。
  人民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肩负光荣职责使命。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是人大代表“履职”题中应有之义。农村的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代表农村和农民,他们最了解基层农村,最知道村民需要什么,对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及基层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最有发言权。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是当地能人,他们是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他们有“履职”的便利与优势,可直接与村民对话,与村民朋友交心,进行有的放矢的调研。调研形成的建议及举措及时反馈,交由村“二委”或有关部门决策处理。
  “双助”推进,制度关键。茂南区在全省率先创建人大代表村级“双助”工作站是个“新事物”,建立健全代表服务保障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是确保这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一是团队组成要有“代表性”,由本村籍的人大代表担任站长,成员由本村的中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族尊、乡贤等组成。这样组建的团队突出人大代表引领、党的先进性融入、“精英”能人加盟,从而保证团队的“战斗力”。二是选点要有“代表性”。这里的“代表性”,即体现项目特色,或发展观光农业、或突出“红色元素”、或推介非遗“乡愁”等等。三是建立规章。如制定工作站工作规则、制定落实推进“双助”实施细则。四是健全激励机制。以人大代表在“双助”工作站中表现情况作为代表评先评优、换届时建议提名连任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创设机制,逐步完善、推进做好“双助”工作。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双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基层人大代表:“大家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代表各行各业,要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激动人心,对基层人大代表产生巨大鼓舞。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及基层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及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双助”工作要因地制宜,开创性做好这项工作。工作推进要按照“成熟一个、打造一个、挂牌一个”的工作思路,全面铺开工作站的建设。“双助”切入点要结合实际、要“接地气”,突出“主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在落实主导项目同时,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注重社会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要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设“双助”工作站,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呈现一派喜人新气象。茂南区探索性在全省率先创建人大代表村级“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既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种新方式,更是人大代表引导社会各方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举措,值得各地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