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今年7月23日是大暑。
大暑期间,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等民俗。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热的时期,此时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俗语有云,“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古诗“乾坤大暑似蒸坊,垅热风炎鸟兽藏”很形象地描述了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释名》里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习俗
喝暑羊。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晒伏姜。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等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伤风咳嗽等有奇效,还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古时候很多地方农村有个习俗,就是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那里每天都有专人煮茶,斟好供人们消暑解渴,这种茶当地人便叫“伏茶”。
吃凤梨。大暑期间,闽南部分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