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冼夫人的廉洁精神
贾关青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一生不仅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被周恩来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而且公正廉明、不徇私情,惩治贪暴、伸张正义,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廉洁事迹。今天,我们要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更好地发挥冼夫人廉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从冼夫人德法并重的实践中汲取治理智慧
德法并重是中华法文化的精髓。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先贤们就分别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齐国政治家管仲在《管子校注•明法解第四十六》中说:“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由举措而已”。与此同时,鲁国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后世的发展实践中,两者的思想逐渐演变成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并被当权者融为一体,形成了“德法并重”的治国思想,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典之中。作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冼夫人不仅秉承了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还吸收了儒家“以德治国”的思想。
冼夫人嫁给冯宝以后,没有就此退居幕后,而是凭借自己的在当地俚族中的威望和丈夫一起治理地方。当时,冯宝制定的很多政策和法令,俚人都不执行,冼夫人就“诫约本宗,使从民礼”,并告诫自己的族人“首领有犯法者,虽是宗族,无所舍纵”,自此以后“政令有序,始得行其政,人莫敢违。”不仅如此,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冼夫人还以严以用法著称。据史料记载,在隋朝开皇年间,番禺俚人首领王仲宣谋反,很多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响应,柱国襄阳郡公韦洸率兵抵抗,被围困于广州城中。冼夫人知道后,便派遣自己的孙子冯暄火速救援,但冯暄却借故“迟留不进”,于是她就派人把冯暄抓进了州狱,然后又派其他将领出击,大获全胜。战后,隋文帝被冼夫人不徇私情的精神所感动,遂降旨册封其为谯国夫人,并赞誉她“情在奉国,深识正理”。
德法并重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仅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法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法为山的法制理念,在工作中不仅要常修为政治之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坚持用道德力量赢得民心,而且在遇到重大原则性问题时,还要像冼夫人一样敢于秉公用法、不徇私情,用法律的公正去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从冼夫人惩恶扬善的壮举中淬炼忠诚底色
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终极标准就是“善”,与“善”相对应的一面就是“恶”。早在《周易•大有元亨》中就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的记载。《左传•庄公十一年》有:“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意思就是说如果君王能够善待自己的人民,国家就会兴盛,如果君王不能善待自己的人民,国家就会灭亡。佛家也讲善恶,《无量寿经》有:“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意思就是告诫众生要多行善事,少做恶事,否则必然会有因果报应,等等。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冼夫人生活在一个战祸频繁的年代,人性的恶更加激发出了她心中的善。
冼夫人出生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华民族从地方割据走向大统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从国家层面来讲,各国之间征伐不断;从各国内部来讲,也是权力争夺不断。部落内部也是如此。她从小就目睹了很多部落贵族和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的罪恶行径,深知人民疾苦。所以,成为南越首领之后,她一方面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一方面为了保境安民不断与地方豪族和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隋仁寿元年,番州总管赵讷贪虐成性,经常残酷压榨少数民族,激发了民族矛盾,致使“诸俚獠多有亡叛”。冼夫人得知此事后,立即上书朝廷“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随后,隋文帝派人查实了赵讷的罪行,并处死了他。接着隋文帝又委派冼夫人进行抚慰,史书记载“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从此,岭南地区逐渐安定了下来。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冼夫人不仅对国家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惩治贪腐等方面也表现出了除暴安民、惩恶扬善等朴素的廉政思想。
惩恶扬善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这不仅是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党员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如果手中权力不能为人民所用,做事情不讲原则、不讲党性,经常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情,尤其是对待黑恶势力不敢斗争,久而久之,不仅会助长不正之风,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那么就必将被人民所唾弃。广大党员只有大力宣传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才能像冼夫人一样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保护神”。
三、从冼夫人言传身教的方法中培育良好家风
培育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风”一词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有载:“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魏书》亦云:“恭徳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法门所不过也。”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后世逐渐形成了“耕读传家”、“书香门第”等家风培育和传承的优良传统。众多家书如韩愈的《五箴》、曾国藩的《曾国藩家训》、傅雷的《傅雷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等,皆为家风传承研究的宝贵文本。冼夫人虽然是一名少数民族的首领,但深受家风文化的影响,不仅非常注意修身洁行,而且还经常约己正人。
冼夫人年少的时候就是一个聪明贤惠之人,当时的越人有“好相攻击”之名,为此,她深以为忧,并经常“劝亲族为善”,使他们“信义结于本乡”。当时,冼夫人有一个身为南梁州刺史的哥哥冼挺,他经常“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弄得下面的百姓对他是怨声载道。于是,冼夫人就经常对她哥哥“多所规谏”,劝他以德服人,很快就帮他收敛了自己的恶习,平息了民怨。这一举动在当时恃强凌弱的部族社会,颇有进步意义。正因为如此,在冼夫人的教化下,周边的民众皆愿归附。冼夫人在对她的亲属劝善以德的同时,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子孙要敦崇礼教。据史料记载,由于冼夫人有大功于社稷,所以朝廷每年都会给予她大量的赏赐,但她经常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摆放到庭院中,并严肃地对子孙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告诫他们要牢记朝廷的恩惠,世代忠于国家。正是在冼夫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她的子孙身居要职,勤于政事、清正廉明、忠君爱国,很好地传承了优良家风。
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既是我们党的传统,也是新时代的呼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他还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他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仅要经常思考当官为什么?还要经常思考自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全国有将近一亿的党员干部,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像冼夫人那样时时处处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那么社会风气就一定能够风清气正,这才是冼夫人留给我们最重要的遗产。
总之,“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冼夫人的廉洁精神和廉洁实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弘扬冼夫人的廉洁精神,积极与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干部队伍的廉政道德建设,从而实现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