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双助”工作站 撬动乡村产业发展


特约评论员 吴松
  茂南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在茂南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镇村两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走群众路线,深入屋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乡村振兴引导员、基层治理网格员,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基层治理,不但撬动了乡村产业发展,而且为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注入了强劲动能。
  茂南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旨在延伸人大履职,深化镇村两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职能,转变人大机关工作作风而推出的一项议事制度,也是彰显茂南区人大常委会与党委决策部署对标看齐的一种行动自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事实证明,茂南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的成立,不仅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和务实路径,而且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坭塘村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自成立后,镇村两级人大代表有用不完的思路,有使不完的劲,有干不完的活,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走家串户,深入屋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开展辖区水稻、有机农业技术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朋友种植缺乏知识缺乏技术的难题。更令人钦佩的是,黄坭塘村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不断赋能提质增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与农业科技产业链框架,采用“‘双助’工作站+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对空闲集体用地进行流转,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作物,建设农业展示、交流、销售平台,创建现代化广东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泰源良种猪场,引进上市养殖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强化乡村产业发展“造血”功能,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显而易见,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已不是纯粹的议事机构了,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单纯的议事机构而发展演变成为办事议事结合、村站合二为一、政企务实合作、创业产业融合等共存共荣共赢的集合体,开创了统筹兼顾、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多元发展的崭新局面。
  从生动的实践效果来看,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还有一个最大亮点也值得引以为豪,那就是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激活文化因子,以文化人,涵养文明风尚,塑造民风,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其实,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以文化人,涵养文明新风,成风化人,素来都是一道永恒的课题。作为革命老区的金塘镇白土村深谙个中道理,凭借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这个平台,凝聚社会力量,凝魂聚气,多方面挖掘红色资源,多层面传承红色文化,多维度擦亮革命老区招牌,多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多形式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多途径撬动社会资源,多渠道发展特色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金塘镇白土村结出了累累硕果,群众力量凝聚起来了,红色文化因子激活了,文明新风塑造起来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了,干净整洁村“村村过关”了,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构建起来了,乡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振兴新活力激发出来了,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活动载体,只要充分赋能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提质增效,推动政企合作,村站结合,创业产业融合,就能真正实现人大与党委决策部署无缝对接,对标看齐,同心同向同步,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就能实现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与基层社会治理共振,就能推动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乡村振兴、增强国家治理效能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人大工作的不断深化,接地气的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必能在茂名大地美丽绽放,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