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冼夫人廉洁精神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征文选登
弘扬冼夫人严明家教 培育当代良好家风
陈雪伟
冼夫人治家严明,在家风家教方面的“严厉”风格,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弘扬冼夫人严明家教,对抓好青少年廉洁教育,培育当代良好家风,都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在家风家教建设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崇廉尚洁”优良品质,一定要有“严”的要求,才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敢立威不护短,做到公正廉明
冼夫人的廉洁精神,在她严明的家风中有具体的体现,如对兄长和亲族,敢于规劝,对犯法者公正处理。史载冼夫人的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恃其富强,侵掠旁郡,岭表苦之”。冼夫人面对如此豪横的大哥,不是护短和放任不管,而是“多所规谏”,不仅做到“怨隙止息”,而且因为冼夫人恩威并施,树立了威信,让“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收服了人心。冼夫人的行为,对于今天我们培育良好家风有深刻的启示,必须要有一种善于作为和敢于作为的精神,对于一些不守规矩、不守法纪,或者恃强凌弱,欺压群众的行为,必须敢于制止,并做到言传身教。在家庭之中,更需要树立威信。对家庭成员中的不良行为,必须敢于及时批评、劝止,指出错误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史载冼夫人与冯宝俚汉联婚后,与丈夫冯宝一起处理政事时,做到“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体现了冼夫人的法治精神和执法严明。这点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有现实意义。古语说得好“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对亲属严格要求,不让领导干部的亲属或身边工作人员借领导的名号谋取私利,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对小儿子利用特殊身份看一场电影,也要补交电影票,并由此要求县委制定通知,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这就是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的具体体现。这对我们培育良好的家风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明大德讲大义,做到执法如山
在冼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经历的都是动荡年代,战争的考验、战火的洗礼,平定叛乱、维护统一,这些都是冼夫人面对的考验。而对冼夫人最大的考验是在顾念亲情还是国家大义的重要时刻,冼夫人以坚韧果毅的性格,做到先国后家,执法如山。冼夫人在对待自己的儿子冯仆和孙子冯暄的两件事上,更加体现她的“严厉”家风。
陈太建二年(570年)二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因对朝廷不满而谋反,在此前,他用计把阳春太守冯仆诱骗至高安,想以此要挟冼夫人。当冼夫人知道后,虽然心疼儿子,也担心儿子的安危,但她想到的是国家的安全、地方的安定,断然不受要挟而随欧阳纥背叛朝廷。在此时,冼夫人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话,“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难道冼夫人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当然不是。冼夫人家教家风严格,先国后家,在此得到具体的体现,后平定了欧阳纥叛乱,冯仆也被解救。当番禺俚人首领王仲宣谋反时,冼夫人派孙子冯暄前去平乱救援,因冯暄与叛党陈佛智友好,因此迟疑停留不愿前进。对于冯暄这种敌我不分,贻误战机的行为,冼夫人勃然大怒,把冯暄“系于州狱”,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前去平乱。“囚孙平乱”除了体现冼夫人的家国情怀,国家利益永远高于家庭利益,更体现了冼夫人治家之严明,以及严管与厚爱的结合。
培育良好家风,就要明大德、讲大义,要正确处理家和国、利和义、情和理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把大义放在前面,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前面。在对待亲属子女方面,一定要有“严”的要求,甚至要有“狠”的方法。如冼夫人对儿子已落敌手而“不顾”,孙子因怯战而被下狱,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不是“狠”了一点?但正是这“严”和“狠”成就是冼夫人的一生清名,同时,也成就了冯冼家族后来的兴盛,这就是严明的家风家教带来的益处和对后人的启示。这对于今天我们培育良好家风,一定要在对待子女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保持这么一点“狠”劲。我们始终要明确,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严是爱,宽是害。如果一味护短,因溺爱而放任不管,或者搞一团和气,缺乏斗争精神,表面是爱护,实质是让亲人受害、让家族蒙羞。
三、严修身讲方法,做到潜移默化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专程来到眉山三苏祠,强调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这为我们注重家庭建设,做好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弘扬传统家风家教,是培育当代良好家风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市大力宣传和弘扬冼夫人文化,大力打造“好心茂名”品牌的背景下,把弘扬冼夫人严明的家教与培育良好家风相结合,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教家风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也是把传统文化和当前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少年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注重做好如下几点:一是严格要求,不可任性。对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从勤俭节约入手,千万别因溺爱而将就,因溺爱而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先贤对于节俭方面的名言名句非常多,如诸葛亮的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北宋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里面提到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提倡节俭以养德,就是今天读来,仍非常有意义。二是严守法纪,不可妄为。精心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遵纪守法方面下功夫。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注意引导和培育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要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学会思考,明辨是非。三是严于修身,崇廉尚洁。通过讲述古今廉政故事,让青少年在心中播下“廉荣贪耻”的种子。清官包公、海瑞的故事一直被传颂,如包公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讲的就是修身;包公手书留给家人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短短三十七字显出清官家训之严厉。在本地,除了冼夫人廉洁故事,严明的家教故事,还有不少,如茂名知县胡国纲清廉自守,任职期满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至今在高州城留下了“尚义名区”牌坊对他的清廉进行褒扬;电白“五好书记”王占鳌一心为民,改变了电白面貌,后人建设了“占鳌亭”、占鳌铜像来纪念。这些古今廉洁故事,对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者单位:茂名市茂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