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冼夫人廉洁精神擦亮纪检人干净底色


崔许彪
  跨越千年时空,冼夫人一生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光辉依旧灿烂。冼夫人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受到历朝皇帝的重用和人民的拥护,流芳千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冼夫人始终坚持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干净,是纪检监察干部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大力弘扬冼夫人的廉洁精神,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擦亮清正廉洁的干净底色,以身作则,为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
  一是思想上要“干净”。冼夫人能够长期维护岭南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让公正廉明常驻心中。在地方俚人不执行法令的情况下,冼夫人公正地提出“首领有犯法者,虽是宗族,无所舍纵”。在她的孙子冯暄徇私情而放任地方叛乱时,她立即“执暄系于州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只有把公正廉明内化于心,才能将拒腐防变外化于行。反观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抱着“辛苦费”“感谢费”等自我安慰的侥幸心理,为自己偏私的思想开脱。特别在面对身边熟人不合理的请求时,拉不下面子,以“人之常情”宽恕自己的贪欲,最终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在思想上净化自己,摆正自己,忘记了清廉是福、贪欲是害的道理,没有坚定理想信念,导致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这支队伍永葆政治本色,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必须重视党的廉洁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时代重任,应当自觉赓续冼夫人公道正派的精神血脉,祛除心中杂念,心存公正,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
  二是工作上要“干净”。番州总管赵讷自恃皇亲国戚,贪虐残暴,激发了岭南地区社会矛盾。冼夫人不畏强权,冒着巨大政治风险,果敢上奏朝廷如实揭发赵讷罪状。后来,朝廷查实并处死了赵讷,使得当地的安定局面得以重现。冼夫人以零容忍的态度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真正做到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实事求是,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敢于斗争,是纪检监察干部充分履职尽责的前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输不起的斗争,今年央视播出的《零容忍》反腐专题片中,一个又一个位高权重的“大”领导纷纷沦为阶下囚,彰显了严上加严、越往后越严的鲜明导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线索和案件,必须贯彻落实冼夫人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清廉精神,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正风肃纪的期望。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斗争,既不夸大或掩盖事实,又不编造事实。要提高斗争本领,用善于斗争的铮铮铁骨来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发生,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充分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
  三是生活上要“干净”。冼夫人一生坚持廉洁修身、勤俭节约。不仅如此,她还非常注重传承廉政精神,为子孙后代树立廉洁的好榜样。生活中,冼夫人亲自劳作,把历朝赏赐的不菲财宝置于仓库,以备赈灾之用。每逢过年过节,冼夫人还会将三朝皇帝赏赐给她的礼物陈列给子孙看,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教导他们要清正廉明、忠贞报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修己正人的效果。相比之下,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的背后,都有“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连”等被亲情“拉下水”的情况。这与他们自身在生活中不注重廉洁修身和家风建设息息相关。如被开除党籍的中央纪委原派驻国家烟草专卖局纪检组组长潘家华、中央巡视组原副组长董宏都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家风建设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和重要内容。生活中,纪检监察干部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风险,需要先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戒奢求简,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鉴别能力,警惕“请君入席”变成“请君入瓮”的陷阱。其次,纪检监察干部还应当肩负起教育好身边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等身边人廉洁自律的责任,吸取“家庭式”、“家族式”腐败的深刻教训。特别在逢年过节、职务晋升、家人有喜之时,及时通过家庭会议、电话提醒等方式,叮嘱他们绝不能搞特殊、耍特权,管好生活中的每个廉洁风险点,发现问题后立即纠正,构筑起廉洁家庭的坚实堡垒,切实过上“八小时外”的干净生活,做到廉洁齐家。
  (作者单位:高州市纪委监委干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