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家庭教育重在“导”
陈有育(市区)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信宜市检察院相关领导主动联络信宜市关工委,协商共同做好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旨在通过进一步协作,推动出台《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协作机制》,为信宜市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则,如何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便显得尤为关键。根据相关法律,信宜市检察、民政、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拟制定一份《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协作机制》,设立信宜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总站,指导全市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工作中,若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履职不当、不力等情形,将依法责令、要求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一定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辅导,督促和引导其正确履行监护职责。这一做法能在“导”上下功夫,注重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辅导和引导,利于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并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此,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就要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注重“指导”、“辅导”、“疏导”和“引导”。
作为司法部门,可以为家长送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知识读本,进行普法、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育儿”的理念。
作为监管部门,不应一味要求家长“不能做什么”,而应该引导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例如,针对家长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法,不要动辄就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法律条文,而是应该告诉他们,我们应该学法、懂法和守法,然后跟他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7条,“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按照第17条提供的教育方法,注重平等交流、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严慈相济等教育方法,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自己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为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可以把家长学校作为依托,围绕家长焦虑的问题,做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疏导”工作。例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问题,“引导”家长克服功利化、短视化和狭窄化的教育观,通过家长课堂的案例,让家长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上课和做作业,他们的学习,除了文化课,还有道德品质的涵养、体育的锻炼、美育的欣赏、劳动实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童年时光是不可逆转的,若让自己的孩子一味在补习和作业的疲惫中度过,家长的“用苦良心”换来的,可能是堵住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个性,让他们永远留下丢失丰富多彩、神奇美好童年的遗憾。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在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每个家庭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及社会习俗等的不同,而且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和重物质轻思想等不良因素。对此,有关部门就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相互配合,携手形成指导家庭教育的合力,在“导”上下功夫,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辅导、疏导和引导,一起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关爱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