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撂荒地,端稳“饭碗”
高干(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今年以来,高州市石鼓镇继完成丁岭村82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后,该镇良文塘村88亩“沉睡”土地资源又被“唤醒”,全面复耕复种。电白区沙琅镇通过示范作用,完成复耕复种1374.82亩,任务完成率100%。
“仓廪实,天下安”。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往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更是国家战略问题”。“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粮食生产,面积是支撑。耕地撂荒不仅影响粮食安全,而且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效益较低,不如打工收入,从而引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家中田地无人耕种;二是田地耕种条件较差,无法实现机械化耕作的高产稳产,从而形成很多人不愿种、不想种的现象。
笔者认为,当前,正值春耕春播的重要时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连片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种植,可让农民群众鼓起“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要依法加强管理。制定禁止耕地撂荒的管理办法,对已撂荒土地积极组织复耕。要强化流转利用。强化镇政府(街道办)、村委会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户将不耕种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积极争取实施中低产农田改造项目、土地休耕项目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通过改善灌溉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土地收益。要加强政策宣传。要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国家耕地保护、补贴惠农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爱惜耕地的自觉性,确保做到享受补贴耕地不撂荒。
一寸土地一寸金,荒地也能变黄金!我们相信,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新机制的建立,农民群众的种植热情将得到进一步激发,一定会有更多的撂荒地被盘活,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钱袋子”,从而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三条红线”,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