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醉人最自知


■梁占庭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生活的繁碎,工作的辛苦,加上时代的发展,书本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现在每天忙到飞起,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啊!”在不同的朋友口中不止一次听到过这个话。
  “说明你不是真的想读书啊!”我常有点自言自语说道。
  朋友动动嘴唇,想要辩解,但又没有出声。我便说,我们常说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能有任何借口,真想读书的话,会真的挤不出时间?
  朋友终究反驳了,无外乎几点要起床、接送孩子上学、买菜、辅导作业,还要上班处理各种事情等等……凡此种种,忙得都有点透不过气了,还哪有闲心读书看报,太过奢侈了!挤在生活这条疲于奔命的羊肠小道上,我们无法停止,又欲罢不能。
  等朋友说完,他似乎想来这些事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端起茶杯抿一口茶,默默摇摇头,我们相视而笑。我问道:“你手机装抖音或者快手了吗?你玩吗?每天多久?”他的眼睛透着思索。之后便是我们天南海北地聊着,有一句没一句的。我脑中无数次闪过一句前几年常说的话,“干毛巾也要拧出几滴水来!”干毛巾怎么能拧得出水?有人说逻辑错误,有人说强人所难,想来不过是一种追求罢了,何必过于纠结自添烦愁呢!时间犹如毛巾里的水,挤出的是水滴还是水汽,要看力道等各方面的因素,谁还不是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成长为花前月下的青年啊,追逐与梦想总是乘着诗意的翅膀在飞翔。
  然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总是概莫能外的。我们把有限的精力分工在不同的任务中,营造着不同的情绪,追逐出不同的结果,直追到满眼血丝和满面愁容,甚至有时候站着都能睡着。肉体的困顿,灵魂的幽暗,让多少年少的激情逐渐变成了默默无语,冷眼旁观。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各忙各的,偶尔刷到他的微信朋友圈,有心灵鸡汤,有自己思考的表述,倒也惬意。一日傍晚,他突然来电话,说上次聊完天,调整了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每天坚持抽出一定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月余时间下来,竟然也读了五六本书,得意和满足溢于言表,想来也许对他是一种生活松绑的方式吧。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如是说。的确,好书常常不离手,何来韶华可负?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记得一位师长出游日本,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地铁上,很多青年都在埋头看书,而不像国内的地铁上几乎都在玩手机,这大概就是其创新与积累处于世界前列的表征吧。正所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真的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刷抖音玩手机。曾经看到一幅漫画,朋友聚会,满桌佳肴,彼此交流很少,都在低头玩手机,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生活的快节奏,带来了心态的变化,心浮气躁等表现得越发明显。忙起来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透支着年轻的身体,然而心却无处安放。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我想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要让心有去处,自我革命,读书也许是最难坚持但又最容易寻到的途径吧。
  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就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少点交际应酬,或者说少点不必要的应酬,多点时间读书,此乃修身养性之道。杯酒解千愁,好书养高性,如此这般,其中取舍也就变得容易了。只要想读书,何愁没有时间?
  这两年,新冠疫情让许多人足不出户,家人相聚的时间延长了数倍。有时无法上班,也不能去旅行,电脑和手机盯久了,难免头晕脑胀,眼睛干涩。读书便多了起来,重温了《鲁迅全集》,嬉笑怒骂皆是生活,回想起大学时的阅读,年近四十经历了一些岁月的磨砺,更能理解其中的味道。重新阅读《平凡的世界》,质朴和生动的语言,劳动与爱情、反复与向往、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着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呈现着路遥的心路历程。抑或在手袋中常备一本书,有空了就拿出来读几页,来一段文化与诗意的旅行,半年多下来,收获多多。
  书,就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哪里还有时间惦记工作的烦累和生活的不如意。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偶尔我也写写,便有了一个个豆腐块见诸报端,作为一名文字的搬运工,算是修身养性的额外奖励吧,顺道给灵魂降温,也给生命一些清爽的光。
  书香醉人,其中滋味,只有读过,心到,眼到,口到,方能深切地感受到。人生如梦,何不让阅读为人生增添多点儿浪漫的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