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关怀模式”

图/文 王怀申 杜燕盛


  据北京日报报道,有媒体调查发现,如今不少应用软件以“老年关怀模式”为名,打起了“精准营销”的算盘,让广大老年人陷入删不完的“流氓”软件和广告海洋之中。设置“老年关怀模式”,本是为了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跨越信息鸿沟,算得上“快时代”的“慢关怀”。然而,一些平台却将此视为开掘“银发经济”的新通道:量身定制广告、放大广告字体、动辄弹窗下载、退出按钮难寻……这些连年轻人都难以闪避的“套路”,如今却像“数字牛皮癣”一样黏在老年人的指尖。
  “老年关怀”不仅仅是放大字号、简化图标等表面功夫。如何实现系统性的“情感关怀”,做出令老年群体满意的产品及服务,才是更为深刻的发展课题。比如,更多以老年人的思考方式实现功能操作,帮助他们过滤虚假信息、缓解焦虑情绪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监管也得跟上,用法律给平台立规矩,防范老年人成为平台的“韭菜”,如此才能让“互联网+老年人”碰撞出更积极的化学反应。老年用户,是互联网平台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避免他们从“被抛弃”走向“被收割”,更是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我们期待能有更多饱含人文关怀的“老年模式”出现,彰显技术向善的价值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