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
■黄俊怡
当别人对你的眼光还停留在昨日,你已不再回应,你在纸上淡淡地写下三个字:修道者。
修道者是一个群体,也可是个体,他们在深山白云间,也可在繁华的闹市,亦有来回在山林与闹市之间。小隐在野,大隐于市,在于个人因缘的不同。
唐人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到中年,他已错过花期,人生已无花可折,有时赏花,毕竟是落在“赏”的境缘上,直到最后这个赏字也将淡去,人生真正无花可折也。年少时的你从花丛中淡淡地走过,不懂赏风吟月,你流连丛林乐于山水。在别人读风读月的年纪,你远走他乡,孑然一身经历风雨走过地北天南。
人生有许多选择,你终走向这里。有人喜欢人世的喧哗,有人寻求宁静离群索居,你属于后者。修道者,一个“道”字意韵深长,道不在语言文字上,但你仍信仰文字。世人纷纷进道,如开出的花朵争妍竞艳,你身处淤泥独自开。在不惑之年,开始去体悟“进道若退”、体悟“大音希声”,你开始体会返璞归真,那些曾经展现过的“我是”“我能”被你逐一抹去。你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所作所为,俨然裹足不前地放慢了人生追寻的步伐,在梳理一些人事关系里,开始学会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
你是这一群体中的个体,默默地路过,路上没有掌声,你亦不依赖任何掌声。你素来不树立自我,你认为淡化个人主义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别人最大的公平。你谢绝过别人的邀约,不想成为群体的焦点,不想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你亦不想给人多加指点或建议。你有一个名字叫修道者,在所谓的道中你只学到皮毛,有时候你一再地告诉自己做人要学会谦卑,可是你真的能做到了吗?你扪心自问。
人到一定年纪,对走过的历程进行归纳,开始学会对人生做减法,步履不再停留在过去,心态逐步归零,前尘的荣辱兴衰皆看得淡。数千人的微信朋友圈,你简约到百余人,你不想麻烦别人来读你的文字,能读你文字的人,那是有缘的读者,你像一位苦行僧在文字里踽踽独行。
一位智者与你说,你为人处世不甚通达,或会错过一些人生里的际遇,你亦是深知的,你宁愿错过而一再错过。回首半生,要你做一个没原则的人很难,你比别人更爱惜自己的羽毛。人生在风起之时,你毫无恋栈,随风而起并不是你唯一的选项。
在别人对你的误解当中,你唯有接受委屈终不曾解释自己。在别人的眼中,风尘仆仆,你像一个江湖里来江湖里去的人。别人认知当中的你跟现实当中的你相差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往往与你相关。
世俗的道德与你的“清规戒律”产生矛盾时,你选择忠于自己,有时为了一些事情,你从幕后又站到前台,你跟自己妥协,你一再说服自己挺身而出。而你知道终有一天,这些侠义心肠也将会淡去,而仗义只是别人给你的一个抬举之词,你告诉自己你并没有那么高尚。
在别人看来,你善于挥舞衣袖。华丽的外表之下,独你深知,你的衣袖里藏着的是淡淡的清风。
直到有一天,你远离了令你困惑的地方,逐渐淡出一些人的视野,你终如释重负。你不再寻求被理解。你一再表明,你不会置之任何圈内,你一贯仍维持着中立之道,你忠于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也忠于你热爱过的文字。
天地悠悠,道朴自然。修道者只是一个假名,每个人都有纠正自我的能力,这叫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