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徐俊霞
  清晨起床,听到外面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我翻翻日历,原来今天是农历二月二。
  在我的老家,二月二是一个标志性的节日,不亚于春节,这一天标志着人们即将告别冬闲,进入春耕时节。
  民以食为天。二月初二这天,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打囤。一大簸箕锅灰,在院子里撒成一个大圆囤,囤里放上稻谷、玉米、豆子等。打囤寄托了庄稼人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向往。现在好了,庄稼人终于不再发愁粮食不够吃,家境殷实的人家还可以卖些余粮。
  剃龙头,走好运。乡间有“正月里不理发,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二月二这天,乡间家家理发店的生意空前忙碌起来,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赶在这一天去理发讨个好彩头。我的小侄子赶在虎年春节前出生,毛发整整蓄了一个正月,二月二,母亲乐颠颠地跑去给小孙子剃喜头。
  吃炒豆,保平安。二月二,母亲翻出陈年所剩不多的黄豆,把豆子放进大铁锅里,给我们炒豆吃。咸豆是最好炒的,直接把豆子和沙土加盐放在锅里翻来搅去,豆子在锅里噼里啪啦,热闹有趣,待到豆子变色慢慢溢出香味就可以吃了;炒甜豆要加白糖或红糖,味道略有不同;炒五香豆是最费事的,当然也是最好吃的,豆子要提前泡好,晾干,加上八角、大料、茴香、花椒等香料。炒豆关键是掌握好火候,母亲一会儿翻豆子,一会儿添柴火,没点耐心是干不了这活的。母亲做的炒豆香甜酥脆,嚼一把满口香,是我儿时最爱吃的零食。
  如今,乡下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粮食年年丰收,衣食得以无忧,养老医疗都有了基本保障,然而母亲依然保留着二月二打囤、理发、炒豆的习惯。在她老人家心里,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隆重的节日仪式,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感恩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