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春天的阳光
■梁伯群
母亲走了,26年里,不思量,自难忘。思念母亲时,只能回忆溢满母爱的一幕幕旧事。
依稀记得,有一年,劳作了一天的母亲,总是弯腰站在床边,把爸爸买回来的布和棉花,平铺在床上,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中,裁剪、缝制。一针一线地缝,一针一线地缝呀缝,不记得缝了多少个晚上,到寒冷的冬天,您的五个孩子,都穿上了软软、厚厚、暖暖的棉褂。穿着妈妈亲手做的棉褂,满心的自豪和温暖。
母亲有个特点,半夜常常起床看一遍她的五个孩子,或帮盖被子,或叫起来撒尿,或只是查看一下。我曾经郑重地说:“妈,您一开灯,我就醒了,别来看了吧。”母亲还是来,并说:“习惯了,不看看,心里不塌实。”
半夜,母亲慈爱地站在床前的情景,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一直温暖着我心房。
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很早起床。天蒙蒙亮,母亲一边做家务,一边催子女们起床,还说早起三朝当一日。我读高三时,曾经提出:“妈,我有点儿神经衰弱,早上就让我多睡一会儿吧。”妈妈心疼地看着我,很赞同地说:“是要多睡点,你就放心睡吧。”因此,我有了早上睡懒觉的理由。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在田地里挖番薯,妈妈笑着问:“中段试后,老师奖励你红包,想妈妈给什么奖品?”“能不干那么多农活,多些时间学习吗?”我请求地问。母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因此,我又有了少干农活勤读书的“专利”。
今天,我为此感到无比羞耻、无尽痛悔,居然享受如此专利,多么自私、多么懒惰、多么愚蠢、多么不孝啊!
母亲经常说:“你们勤奋读书,有出息,我就高兴了。”为了让母亲高兴,我争分夺秒地读书。我真的以为,勤奋读书,有出息,母亲就高兴了,就足够了。其实啊,日夜辛劳的母亲,多么需要子女们主动分担!积劳成疾的母亲,多么需要子女们关心守护!我们却忽略了。
悲剧发生了,1995年4月13日,母亲胃大出血,看着新鲜血液一滴一滴输进母亲血管,母亲却大口大口吐血,手术医生在做准备,无能的我亲亲母亲额头,跑出病房,跑到电话亭,四处打电话求救,但都迟了,晚上10点50分,才56岁的母亲,皱着额头永远地闭上了无限慈爱的眼睛。26年了,母亲静静地躺在那土地下。
妈妈呀!为了养育5个孩子,您过早耗尽了最后一滴汗。
妈妈呀!因为子女粗心愚蠢,您过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当时,爸爸哽咽道:“我肠断成一节一节,这个家要散了。”小弟悲伤得在地上打滚,声嘶力竭地哭。妈妈呀!我们流泪、哭喊,却总唤不回妈妈了。
无比幸福的家,是妈妈用毕生的血汗营造着家、守候着家。我们外出读书、工作,偶尔回家,乐融融地享用一顿美餐后,就匆匆地离家,忽视母亲疼爱牵挂的目送,不耐烦地听母亲罗嗦的叮嘱。
今天,我渴望有母亲目送出门,热切地想听母亲罗嗦,却只能泪流满面。想着想着,母亲如在眼前,突出的额头,深陷的眼睛,秀美的鼻子,瘦小的个子,这就是慈爱、聪明、乐观、勤劳的母亲,是辛劳一生的母亲,是没有享受过一天清闲福气的母亲,是56岁生命戛然而止的母亲啊!
巍峨高山,不及母亲给我的爱厚重;滔滔江水,不及母亲给我的爱绵长。
母亲,感恩有您!您给我的爱,如撒满大地的春天阳光,永远给我温暖,永远是我心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