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马周坡古城

马周坡古城结构周密,独具一格。
李文庭
在粤桂交界的化州市平定镇那宾村委马周坡古城历史悠久。
2021年2月,古城村民共集资、捐款150多万元,把原楼房折除,按原古城风貌重修,所有楼房归集体所有。现已重建了一座祖厅,四大城楼,二座回字形的附屋,总面积1318多平方米,共建53间房。该古城利用二重附屋重建了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设有村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青年活动室、养老院、儿童乐园、厨房、卫生间。门口外还建设了文化广场,面积1000多平方米。每逢年节,众多乡亲欢聚一堂,饮食、唱歌、跳舞。个个精神焕发,充分反映了马周坡古城村民的活跃氛围和先进文化特色。
追塑马周坡古城,在1883年春(清末),广西陆川县清湖镇水停村委会上山村民李家十三世祖赞祯公带着儿子文成公(十四祖)到马周坡等地勘测风水。认为马周坡形似上水鲤鱼,横水入局,下沙关栏,五水归堂,生态环境极好,是块人居宝地。当年夏季,赞祯公投资资金建设了马周坡古城。该城结构周密,独具一格,里面有回字形四合院、四大成楼有通道走廊。上祖厅431平方米,两座附屋887平方米,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共53间房。在建设时,赞祯公注重开逆水门,并在鲤鱼屁股处开水井。古城建成后,于1883年冬,文成公、妻罗氏带10个子,一个女儿,离别上山村,安居马周坡古城。
在清朝末期,兵荒马乱,附近村都受贼人抢劫,唯马周坡古城稳如磐石,古城里的四大成楼有枪眼、炮眼,楼楼有通道,古城多次经受贼人冲击,村民安然无恙。
在解放战争时期,粤桂边纵队经常到马周坡古城活动,根据该古城村民李裕旺口述(96岁高龄):在1947年12月5日,游击队长李超祥率领队员到马周坡古城召开会议时,在外围放哨的队员发现敌情,就立即报告,村民分头掩护游击队安全撤离,每次游击队到该古城活动时。村民都为游击队提供食宿,为游击队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马周坡古城焕然一新,富贵双全,人丁兴旺,现有人口641人,外出人口308人。文成公(十四世祖)到排行裕字行(十七世)就有100个曾孙,该古城村民李裕佰就是文成公的曾孙,现年49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该古城就有65人读大学,其中博士生一人,研究生4人,本科生32人(其中国家重点大学18人),大专29人。一人在部队,大校军衔。
据悉,从解放至今,到马周坡古城考察风水的就有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