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传播新思想引领文明新风尚

我市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图为茂南城管志愿服务队到羊角镇开展文明执法宣传活动。本报记者丘立贺摄
本报记者邓晖晖
  2018年8月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部署要求,按照“试点先行、紧贴需求、三级覆盖”工作思路和“14536”工作法,大力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统筹整合资源平台,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探索有效运行机制,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具有茂名特色的文明实践之路。
  坚持高位推动,全面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文明委扩大会议、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试点工作。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等14个文明委成员单位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指导组,建立挂点联系制度,把试点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2020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支持和市级配套经费支持760多万元,全方位指导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相应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并结合实际印发了工作方案,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坚持高举旗帜,广泛深入传播科学理论
  探索形成农村广播大喇叭、庭院党课、板凳讲堂、百姓宣讲员比赛等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打造特色宣讲品牌,将党的好政策传遍田间地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全市有宣讲志愿者和宣讲员860人,2020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1.3万场次,受教育群众约75万人次。
  坚持统筹资源,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12个、实践站2012个,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高标准打造茂名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依托中心组织实施“传文明践好心——茂名市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工程”,组织理论宣讲、道德讲堂、敬老爱亲、精品红色电影等活动各百场。各区、县级市,各经济功能区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各地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各级志愿服务队4196支,招募志愿者26万人,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1.8万个。加强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推动市、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结合创文巩卫工作,下沉包联镇街、村居,常态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超过80%。
  坚持价值引领,致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大力倡树典型,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开展“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心家庭”等评选活动,道德模范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共有广东好人50名,其中20人在镇村基层居住。深化文明创建,各文明实践所、站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提质行动,共有17个村镇获评新一届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6.04%。
  在市、县、镇三级聚焦“帮、乐、庆”三项主题,探索打造一系列叫得响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先后开展电影下乡、群众体育比赛、乡村广场舞、粤剧表演等文化活动1.1万场次。
  坚持常态长效,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通过细化文明实践所、站评估体系,定期对示范所(站)建设情况进行抽样评估,并通报结果,保证建设成效。严格考核监督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精神文明建设测评考核,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传播新思想的大平台、大舞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我市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成效新气象,奋力开创新时代茂名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