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几个关键词
刘畅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党领导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如同建党百年必定成为重要的历史里程碑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也必将成为党史中的一篇经典文献。讲话通篇满怀豪情、气势恢宏,极富历史纵深感,内涵十分深刻,同时结构清晰明了,读起来并不拗口,理解起来也不困难,学习过程中,抓住几个动词即可把握讲话概要。
一是“宣告”: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建党一百年历史性成就的集中反映,彪炳千古。
二是“回顾”:贯穿百年党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有些论述非常深刻和引人注目,如提出“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等。
三是“致敬”:向伟大建党精神致敬,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弘扬,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向伟大领袖、革命家、先烈、仁人志士致敬,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向人民致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四是“展望”:强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并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还提出了处理港澳台问题的思路政策等。
五是“寄语”: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六是“号召”: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学习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全文,以下几点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也是需要着重把握的:
1.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领导确实“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对此,不能有半点含糊。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这一进程相适应,我们需要有复兴者的自觉和定力。过去我们长期落后,更多是一种弱者的心态,习惯性仰视西方,经过一百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平视世界,是时候彻底破除西方崇拜了。正如总书记所言,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刻做好斗争准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党在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本次讲话中全部都论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也是有很多硬仗要打的。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识在于她是一个整合性、超越型的政党,是一个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无自身特殊的利益。这样的党,守的是老百姓的心。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必将无往而不胜。(作者系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