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政府如何过紧日子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断供、断邮的财政封锁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一手抓自力更生,一手抓精兵简政,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争做领导大家胜利渡过难关的模范。
粉碎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941年8月22日,毛主席在给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的信中指出:“边区有政治、军事、经济、财政、锄奸、文化各项重大工作,就现时状态既不发生大的突变来说,经济建设一项乃是其它各项的中心,有了穿吃住用,什么都活跃了,都好办了。”后来他又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离开经济工作而谈‘革命’,不过是革财政厅的命,革自己的命,敌人是丝毫也不会被你伤着的。”为了保卫边区经济以粉碎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政府1941年发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救国公债”,原计划发行额500万元,由于边区人民对政府热烈拥护,踊跃认购,实际完成数为618万元,此项债款当年发放经济建设投资500万元,其余118万元作经费开支。在农业方面,主要用于修水利、设模范农场、购棉种、开林场、低利贷款给移民和贫农,改良农具种子、改良畜种、训练兽医人员等;在工业方面,主要用于办制造日用品的各种工厂,贷款给私人开矿的、办工业的,以及生产合作等,使得各种用品逐渐不用向边区外买;在商业方面,主要用于发展消费合作社,帮助公私经营的商店。此项公债1942年、1943年还本付息两次,两年中还本付息总数130余万元,到1944年连同本年度应付利息500万元,一次性全部偿清。
厉行勤俭节约
早在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就作出决定:政府办公费实行最节俭的原则。县政府办公费每月规定30元,即便是在行政专员驻在地,其办公费得酌量增加的情况下,每月最多也不得超过50元。至于区一级政府办公费每月规定为3元至4元,乡政府经费,则每月由边区政府津贴6元,办公费包括在内,且乡长不另支伙食、鞋袜费。边区政府主席每月津贴5元,乡长每月津贴1.5元。乡政府每月的办公费只有1元,整个乡政府,只有乡长一人脱离生产,并无薪金,除津贴一元五角外,每天公粮一斤四两,菜钱四分。除乡长外,其他委员、行政村主任、村长,都是没有任何薪俸和津贴。
边区财政厅从财政预算节约入手积极落实纲要内容:一是6万余人的布匹全部自织,不买一匹布,全体穿土布,可节省1000万元。二是确定印刷出版、兵工器材、通讯材料等计划及政务军务费用预算,以求节省。三是边区本身子弟的中学学生衣服、伙食自备,政府供给笔墨课本。四是个人节约与公共节约并重。在个人节约方面,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订出个人节约办法,在公共节约方面,特别注意粮食、被服、建筑、用具等方面的节约。
建设节约型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系统的精兵简政运动先后进行过三次。第一次精兵简政活动自1941年12月开始到1942年4月结束,第二次精简活动自1942年6月开始到1942年8月结束。第三次精简活动自1943年1月开始到1944年1月结束,这次精简活动遵循毛泽东提出的“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痒的、局部的”方针,认真执行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准备文件、听取指示、贯彻执行”几个环节,同前两次精兵简政活动只在政府系统中进行不同,第三次精兵简政是在政府系统、党中央系统、西北局系统和军队系统中全面进行。经过1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个方面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目前所遭遇的困难乃是胜利之前的困难,漫漫长夜已将破晓,目前的黑暗一过,天就要明了。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