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建设廉洁家庭


  

王白娇
  中华民族从来就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百姓。家庭家教家风始终贯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当历史走到了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样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不同场合,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着诸多的论述。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总书记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在谈到家风和党风关系的时候,习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两会期间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又指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论述,既源于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了解,也源于我们党内不少干部在家风家教方面的惨痛教训。一些党和国家的原高级领导人之所以最终成为阶下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家庭管理、家庭建设方面的严重失误,放纵自己的子女和配偶大肆敛财,将公权力沦为个人的私权,不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悲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会风气。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即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尽的责任,同时更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从政的路上必须要注重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取向和人生指引,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传统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都承担着教化的责任。社会教育不完善,人的成长就必须依赖于家庭教育。今天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的功能日渐完善,但是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最初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家庭生活的高度重视,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特别巨大。家族成员中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频繁,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家庭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人的家规家训,其实类似于西方宗教中的信条,被中国百姓不同的家庭奉为人生信条,一直团结和教化着每个中国人。
  据统计,中纪委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中大约四成与其家庭成员有关。2015年,被查处通报的34名中管干部超六成违纪涉及亲属。个人丧失党性,沦为阶下囚,原因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古人常说,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家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而作为党员干部会把在家庭养成的习惯带到工作当中。因此,家风影响着党风,党风又引领着政风,而政风带动着民风。如果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党的执政基础也会动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不少人的家庭不仅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而且正在跨入中产。不少领导干部身处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的诱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有自己的廉洁,和他们如何培育清廉家庭的行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长期置身于奢靡的生活环境中,不注重家庭教育和约束,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铺张浪费奢靡成风,家庭成员三观畸形,势必败德败家,毁人毁己。从古至今,中国的达官贵人在这方面都会有高度的警觉,尤其是一些眼光高远的大臣,特别注重从政道德的修养。清代的曾国藩有过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提倡:崇俭朴以养廉,事事简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习勤劳以尽职,戒傲惰以正俗,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不避,有功不矜。宋朝的宰相范仲淹800年家族兴旺,廉洁家风不坠。清贫家风是他的标配。范做官以后,他在《与朱氏》信中说:“居官临满,须小心廉洁,稍有点污,则晚年饥寒可忧也。”。在给子孙留下的《家训百字铭》中,范仲淹训诫子孙:礼仪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当代党员干部理想追求应该超越古人。在创建廉洁家庭方面,我们也要向古人借智慧。古人说的好,忠厚传久远,诗书继世长。廉洁家庭的养成,不仅有助于我们家庭成员谦逊低调,安分守己,广植善良,更有助于我们端正工作作风,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养育廉洁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大道至简,生活也是如此。简单生活,删繁就简。让生活变得单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正确的有效的人生追求上,对来自于欲望上的诉求,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即可。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只有简单的生活方式才能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幸福。不少人喜欢攀比在物质上的所得,但物质最终是服务人类的。只要人类的基本诉求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们就不应该牺牲一个家庭,牺牲个人的前程,以不当方式获取的物质满足,以至于成为物质的奴隶。简单的生活方式,既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也是对个人人生压力的一种释放。与此同时还可以让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让我们的身心处于愉悦的状态。
  第二,不忘节约的优良传统。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的家庭会有多余的金钱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需求都不应该忘记节约的本质。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要节约粮食。节俭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正是因为有了节俭才会有人类的持续发展。无止境的消耗和浪费,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伤害,也是对我们个人作为这个世界主观能动者的一种亵渎。节俭可以明性,能体会到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不易,能够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本色。发扬节约的优良传统,对于家庭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可能地把有效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崇尚勤俭人生信条。曾国藩曾经说过。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挣钱要智慧,花钱同样需要智慧。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存之需,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既是个人品德的修炼,也是社会文明的常态。党员干部在这方面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每个社会都有它的核心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意味着我们对低俗的抵制。生活情趣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个人的生活情趣,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满足,常常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活的情趣看似个人的私事,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这是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风政风关乎社会风气的大事。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要求我们培育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精神奋发向上,能够养成高尚情操,让生活充满更多意义的兴趣和爱好。高尚的生活情趣对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大有益处,对于身心健康也有很多的帮助。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要求我们远离低俗的场所和文化,要求我们修身,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追求,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正确处理好工作关系、生活关系、社交关系。要注重小节慎独慎微,正确把握好个人的爱好,防止被其他人利用,不至于坠入陷阱。在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方面,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更到位。
  第四,广植谦让的人际关系。习总书记曾说: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父亲让我从小养成谦让的习惯,在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胸怀,一种风度与一种智慧。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培养自己谦让的习惯,面对荣誉、面对名利,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好处让给其他同志。谦让可以让自己摆脱对名利的强烈欲望。谦让,还可以使家庭和谐,环境和谐和社会和谐。学会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能够有宽容之心。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名誉对地位都能够做到谦让,我们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意义。